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山东省 >>山东民俗风情

衣饰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1日  共浏览420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款式色质

  清末民初,境内居民的衣服款式,上身男多为对襟式,女多为大襟式,大襟又有长袍、大褂、短褂之分,皆右侧开口。下身男女均为大档裤,穿裤后,自裤腰处竖打一折,以带扎裤腰,俗称免腰。喜扎裤腿,扎腿带多用黑色扁而宽的带子。

  一般人家只能穿自纺自制的粗布短袄褂,且往往是棉改夹,夹改单,一衣多季。颜色也极单调,男多蓝、黑色,女兼有印花,多为蓝色印花布。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这种在农村被视为过时的蓝印花布,却引起了城市女青年的喜爱,用这种布自制衣裙又流行起来。

  富商官宦之家穿绸缎衣服,以周村为最盛,一般富户以穿绸子为最时髦阔气。少数男士有穿长袍外罩马褂者,色尚黑、藏青,辛亥革命后,马褂渐被淘汰。女子多穿元宝领式宽袖上衣,年长者袖长及指,下摆过臀;青年妇女通常袖长及腕,下摆仅过腰。上衣下摆及袖口、裤腿多用异色布镶边(俗称蓝杆)或绣花。色尚大红大绿,往往是上身着红、下身穿绿。女孩出嫁时喜扎裙子。同为官宦人家,在穿着上等级也极严格,淄川的富家之妾只能穿浅色衣服,多为淡绿、粉红、藕荷色。

  30年代,商贾官府男子着西装、中山装,女子穿旗袍、短裤;群众仍以粗布短褂为主。40年代后,在青年人中曾流行在上衣前胸加一小衣袋,称为“小布袋”,小布袋中插一支自来水笔,为当时时髦文明的装束。50年代,中山装、国防服、列宁服极盛,布料以平纹、斜纹、卡其、华达呢居多,妇女偏爱蓝色或棕色灯心绒。夏天女子也有扎裙子的。“文化大革命”时期,“红卫兵”不论男女,一律着黄绿色军装,一时成为一种革命标志。80年代,随着改革开放,服饰观念更新,花样繁多,西服、运动服、 卡克服、面包服、防寒服、羽绒服、牛仔服、呢大衣、风雪衣、健美裤、各式衣裙等盛行,式样翻新很快。衣服质料也亦趋高、中档,呢子、毛料、锦缎很普遍。但旧式的大襟上衣仍为老太太普遍受用,农村老年人仍习着大档裤。

  鞋帽头饰

  清代男子扎辫子,春秋喜戴疙瘩帽垫(分青、红两种),冬戴毡帽。群众一般穿布鞋,多是自搓麻线纳底。女子自幼“缠脚”,穿木底跟绣花鞋。婚前梳辫子、扎红头绳,只有富家女子才能戴宫花、坠子、镯子。出嫁时头后边挽发髻(俗称“挽纂”)、罩发网。辛亥革命后男子始剪辫、剃发,乡间人通常剃光头,戴“三大扇”帽。部分官绅有穿皮鞋者。女子留长辫,不再缠足,已婚妇女须挽纂。“五四”时期,女学生开始剪短发,男学生留分头、平头。40年代后,农村女青年始有剪短发,但已婚妇女挽纂。50年代又时兴长辫,单辫、双辫各取所好。男子喜戴前檐帽,妇女爱包方巾、长巾。穿胶鞋、皮鞋者渐多。戴首饰的风气一度废止。至60年代,女青年普遍剪短发,发稍齐耳、蓬松,为运动式。老年妇女短发过耳,称“白菜帮子头”。进入80年代后,鞋帽式样翻新很快,旅游鞋盛行,但老年人(男的)多爱穿旧式圆口布鞋,老年妇女多爱穿绊带布鞋。女子发型各异,烫发、披肩发、马尾式都有,城乡差别已不大。中年妇女多留齐耳短发。近年来佩带首饰之风渐盛,款式、质地不一。

  童 装

  儿童服饰则是另一番天地,“虎头帽”为孩童所专用,帽用鲜艳绸布做成,正中绣一“王”字,孩子戴在头上,顿觉虎气生生,现在农村中时有见到。“老虎鞋”几乎每个孩子都穿过,于鞋头绣虎头,孩子穿起来活泼可爱,现在仍广泛流行于民间。冬季儿童外出,富家多用斗篷包之,用以防寒,现斗篷多已被各式童外套替代。


Google
 
上一篇:祭祀
下一篇:婚嫁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0]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20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21.8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