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广东省 >>广东民俗风情

东莞客家麒麟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0日  共浏览458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广东民族民间艺术的百花园里,东莞市的客家麒麟舞堪称一朵耀眼的奇葩。三百多年的历史积淀,代代相传的继承与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发掘与弘扬,使东莞麒麟舞之花越开越艳,声名也越传越远。广州、东莞、惠州、香港、台湾、澳门、日本都留下过麒麟舞的倩影。东莞镇的麒麟艺人所扎的麒麟头远销马来西亚、英国等国家。1999年2月,清溪获得了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麒麟舞)之乡的殊荣。2001年10月,清溪麒麟舞参加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间艺术协会主办的首届“黄阁怀”麒麟舞大赛喜夺金奖。清溪麒麟舞以其深厚的艺术底蕴和独特的表演个性在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南部的清溪镇和樟木头镇,是一个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客家人大多由中州一带南迁而来,明万历447年(1619年),朝廷礼部尚书李伯襄巡视至清溪,见此地峰峦叠嶂,群山环抱,银屏山嘴溪水南流,清澈如镜,触景生情,诗性大发,赋诗一首,诗中有“瞩目河湛清溪水,源头出处隐山中”之句,清溪因此而得名。风景秀美的清溪山水孕育了丰富的客家文化,客家山歌和麒麟舞则是客家文化的的根。

    麒麟舞作为清溪樟木头镇传统民间艺术形式,相传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舞麒麟是东莞客家人传统的民间文化活动。麒麟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据说,麒麟与凤凰、龟、龙并称“四灵”,并居四灵之首。它是古代传说中的巨兽,外型奇特,生有龙头、鹿角、马蹄、牛尾、狼额,身上披五彩鳞甲,身长一丈二(约3米多),客家人视麒麟为吉祥物,在客家传说中凡麒麟踩过的地方,就会给那里的人们带来幸运,故有“麒麟吉祥”之说。客家舞麒麟据说是源于一个“麒麟吐玉书,黄河清三日”的美丽传说。据传,孔子出生那一天,麒麟口含一本玉书,送至孔子床前。孔子得此玉书,勤思苦读,终成才高八头,学富五车之圣人,并设帐授徒,教化子民,使中华民族文化得以延续。而一向重视教育,崇尚文化的客家先辈就把麒麟作为布播文明的圣物而加以崇拜。

    在清溪和樟木头镇,每逢喜庆节日,如过春节,宴亲等都有舞麒麟的活动。在过去客家人的舞麒麟活动。集中在春节前十天左右,举行开光仪式。即新置的麒麟头的眼睛要蒙住,然后择良辰吉日启封,并到社稷伯公前参拜采青。开光仪式一般在半夜举行,去时要停锣息鼓,采青后回来开始鸣锣打鼓。开光的翌日,则设开光酒宴,邀请出嫁女、乡中同姓和亲属参加。年初一,全部集中在圩镇开锣,由各队表演舞麒麟套路和武术,武术按单拳、双拳、单刀、长、短棍、藤牌的顺序进表表演,最后是快耙。开锣前,由一人持红木盒带领麒麟队逐户参拜,并派柬贴,集中活动后,再逐户参拜,收取红包利是。这种活动一般要持续到正月十五,甚至到正月尽。麒麟是客家群众长期以来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

    清溪樟木头镇麒麟舞方圆出名,还得益于麒麟世家的执着延续和精湛艺术造诣。其中大利村黄素明一家6代制作的麒麟头远销海内外,铁松村黄鹤林一家4代承传的麒麟武艺名传四方。清溪麒麟艺人所扎的麒麟头以竹艺精、画艺精、形态逼真、色彩鲜艳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和中国大多数民族民间艺术一样,清溪的客家山歌和麒麟武术也遭遇了近20年的沉默,经济发展之后,清溪镇党委、政府把发掘和弘扬民族民间艺术摆上了议事日程。1993年,镇领导在“三干”会上要求每个管理区都要组成一个以上的麒麟队,文化站必须派专人到管理区辅导。1994年春节,清溪举行了有史以来第一届麒麟武术汇演,表演优胜队首次获得了镇上颁发的锦旗和奖金,铁松村鹤林麒麟队一举夺魁。

    党政的重视,给刚刚恢复元气的麒麟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1995年,清溪麒麟作为东莞民间艺术的亮点,被邀请参加了广东电视台的贺新春节目,得以向全国人民亮相。1998年,清溪民间艺术协会麒麟武术队成立,拥有队员达200多名,之后,政府每年拨专款用于麒麟舞的改革和发展。清溪铁松村麒麟艺人黄鹤林组建的鹤林麒麟队根据镇委的要求,大胆对麒麟形象和表演方式进行了改革。黄鹤林及他的弟子们认真分析现阶段代人对麒麟舞的欣赏品位,参照古祠堂里的麒麟画像,顶住传统的压力,大胆将过去表演不够方便的“长身麒麟”(4米)改为短身麒麟(2米);将过去的土布身子,改为金光闪闪的绷布身子,改革后鲜艳喜气、丰满灵活的麒麟不仅能在平地上翻滚,还能跃上梅花桩,登上2米高台进行高难度的表演。麒麟舞有分有合,起伏翻腾,错落有致。在武术套路上,交揉了洪拳和南拳的风格。有服饰上,麒麟舞者的服饰配合麒麟袍的颜色、图案,达到人与麒麟二合为一的境界;在音乐伴奏方面,增强了阵容和乐器配置,在伴奏的旋律与鼓点风格方面,既保留传统又有新的突破,让观众为之耳目一新,大大增强了麒麟舞的艺术感染力,清溪麒麟欢乐起舞的热烈场面充分展示了清溪人蓬勃向上,团结奋斗的精神风貌。广东、深圳电视台及广东省几大报纸纷纷予以了报道,省市文化部门也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99年2月,清溪镇被命名为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麒麟舞)之乡。清溪麒麟舞也被邀请到日本、港澳等国家和地区演出。2001年10月,广东省首届黄阁麒麟文化节在广州番禺黄阁镇举行,来自广东省内7个市的15支麒麟队共400人参加了广东省首届“黄阁杯”麒麟舞大赛,清溪代表队脱颖而出,喜夺奖。

    清溪麒麟舞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一直以来,客家人把舞麒麟看作是增添喜气的事,把会扎麒麟的、会舞麒麟的民间艺人尊为师傅。因此,不少人都乐意送孩子去业余学习麒麟舞。在清溪农村,80%以上的孩子都对舞麒麟有兴趣。每逢节庆喜日,麒麟舞表演队伍中都不乏童子军,大的10多岁,小的才四五岁,翻滚腾跃,灵活自如,煞是可爱。有的还一直将这一爱好保持下来,直到中学、大学,甚至参加工作以后。每当有什么大型比赛或表演活动,接到通知,他们便会迅速地从四面八方赶回来投入表演。近年来,清溪镇委、镇政府更加重视这一民间艺术的发展。镇文化站长期举行少儿麒麟武术培训班。今年暑期,就有近30名少儿参加培训。可喜的是,参加培训的少儿不仅有本地孩子,还有不少是外来员工的孩子。甚至还有女孩子参与。清溪麒麟舞越来越多地深入到清溪的文化生活这中。每年的春节、五一、国庆、元旦等重大节日,或较大型的活动常常有麒麟表演。一些工厂企业、经营场所剪彩仪式也常常少不了麒麟的捧场。清溪的麒麟舞给几十万外来工留下美好的印象。

    黄阁麒麟舞龙年参加在杭州举行的首届全国广场民间歌舞大赛夺得最高将“山花奖”,清溪麒麟舞在广东首届大赛上的喜夺金奖,这使清溪麒麟艺人受到了更大的鼓舞和鞭策。


Google
 
上一篇:惠州客家丧葬礼俗
下一篇:东莞道窖人生活习俗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3]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7]
 · 北京大观园 [3651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0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78.12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