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吃饺子
                       
  发表日期:2010年1月30日  共浏览654 次  
            
            出处:www.seeinchina.cn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每年农历冬至这天,不论贫富,饺子是必不可少的节日饭。谚云:“十月一,冬至到,家家户户吃水饺。”这种习俗,是因纪念“医圣”张仲景冬至舍药留下的。张仲景是南阳稂东人,他著《伤寒杂病论》,集医家之大成,被历代医者奉为经典。张仲景有名言:“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东汉时他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为乡邻治病.其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面黄肌瘦,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他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至今南阳仍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但在汕尾地区,冬至时吃的叫冬节鸽,类似饺子,却比饺子大好几倍,之所以叫冬节鸽,也许是因为起白色的外形让人联想到白鸽吧。  
                           
                        
                        
                    
                  | 
                       
                    | 
                
                
                  
                |  
                   | 
                
                
                  
                   上一篇:汕尾渔家习俗 
                   | 
                
                
                  
                   下一篇:寿庆礼仪 
                 | 
                
                
                  
  |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