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宝皮影戏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2日 共浏览422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皮影戏,当地俗称皮囝头戏。清光绪初年,七宝毛家塘(今七宝镇联明村)的毛耕渔赴杭州湾拜访朋友时,看到浙东某皮影戏班演出,甚为喜欢,当即拜戏班班主为师。学艺两年后,拜别恩师回乡组班。光绪六年(1880年)春,在七宝镇上解元厅作首场演出,从而将皮影戏正式引入上海地区。毛氏皮影戏班就此辗转献艺于各县乡镇,名传八方,推动了上海地区皮影戏班的兴盛,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953年8月,毛门高足叶金舟、赵金山等由上海市文化局批准,建立上海市民间皮影剧团。七宝皮影戏保留和发展了南方皮影的特色,地方色彩极其浓郁。皮影人物造型重在彩绘。皮影音乐受昆曲和滩簧的影响,喜怒哀乐各有固定曲调。文篇靠管弦,武篇靠锣鼓,文武篇以唢呐、锣鼓为主。念白用方言土语,间杂京昆戏腔。剧目主要是历史演义故事。值得一提的是,1988年10月,七宝文化中心组织业余美术作者,根据七宝皮影戏人物、道具和题材,尝试创作皮影画,并举办了《七宝皮影画展》,引起了美术专家的关注,也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喜爱。
|
|
|
上一篇:服饰穿着习俗
|
下一篇:七宝的庙会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