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东地区 >>上海 >>上海民俗风情

曲艺
  发表日期:2010年1月22日  共浏览356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清光绪年间,区境内茶馆酒楼已有演唱滩簧、说书、小热昏、皮影戏等曲艺活动,后扩至露天电影场。据民国20(1931年)~30年统计,有曲艺演出场所40多家。

  早期民间艺人说唱街头巷尾,以隐晦曲折手法,影射评击社会病态,形成说唱“小热昏”:开场即称“建篷”,以敲小锣吸引观众,加上飞锣,边敲边说俏皮话,语言夸张,表情滑稽、逗人捧腹;尔后正式表演,所演五花八门,有别出心裁的“开篇”,有大众熟悉的小曲,有南腔北调方言和民间传说;最后“压台戏”,即唱新闻,讲故事,讽刺时弊,揭露黑暗,深受群众欢迎,围观听众数百。唱到热点兜售梨膏糖,观众边听边吃。丽园路街道徐和其,艺名小福人,是“小热昏”第四代传人,12岁起从事街头卖艺生涯。解放后曾为上海市街头艺人促进会主任。1950年春节,以上海说唱《正气歌》获上海市首届戏曲演唱竞赛二等奖。曾在1987年2月12日上海市第一届民间艺术节和南市文庙会、元宵灯会及上海电视台的《上海轶事》中作精彩表演,使绝唱多年的“小热昏”再现风采。但这种曲艺形式,除作为上海地方民间文艺特色节目尚有表演外,已属少见。

  群众性曲艺活动于基层单位和文化馆站普遍开展,优秀曲目有反映地区妇女的《后勤兵》,讽刺服务作风不好的《原来是侬》等,以及《接财神》、《新婚之夜》、《四方联》、《一刀两断》、《两条带鱼》等数十台,多于市区会演中获奖。

  1963~1965年间,10多位中年职工组成业余评弹团,曾在大华书场上演,一天日、夜二三场,有传统曲目《红娘》、《碧玉簪》,有歌颂先进人物和革命英雄的《红岩》等,还演出改编的中篇评弹《桥隆飙》,上座率与专业评弹团不相上下。


Google
 
上一篇:青浦饮食习俗
下一篇:民间舞蹈“跳财神”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9]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48.43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