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山东曲阜孔庙同文门,就来到了孔庙的第五进院落。院北端一座高阁拔地而起,整座建筑巍峨壮观,它就是以藏书丰富、建筑独特而闻名中外的孔庙藏书阁——奎文阁。阁前顶檐下,有一块木匾上书“奎文阁”三个大字,系清乾隆皇帝题写。
“奎”,古代二十八宿之一,传说为西方白虎之首,共有16颗星,“屈曲相钩,似文字之画”,《孝经》上讲“奎主文章”,后人进一步将奎星说成是“文官之首”。后代封建帝王为赞颂孔子,遂将藏书楼命名为“奎文阁”。
现存建筑为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遗构,东西阔30.1米,南北深17.62米,高23.35米,檐下八根八棱石柱。奎文阁内部结构为层叠式木架,阁两层,中间夹暗层,原上层藏御赐经书;暗层仅靠垫拱板上的古钱形小孔采光,光线微弱,供存印书木板;下层在孔氏族人家祭时存放物品,也可供祭祀官员演习祭祀礼仪。
奎文阁自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扩建以来,经受了几百年风雨和多次地震的侵袭。奎文阁西面碑亭内有块碑记载了清康熙年间的一次大地震,“人间房屋倾者九,存者一”,而奎文阁安然无恙。20世纪80年代初,奎文阁因年代久远,加之多年失修,有些木构件糟朽,于是国家文物局组织古建筑专家拿出修缮方案,拨款120余万元,将奎文阁重新整修。整修完的奎文阁,保持了原有的规格和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