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这些令人耳熟能详的古诗所描绘的对象都是位于江苏镇江的北固山。高度仅有55.2米的北固山被美称为“天下第一江山”,山上还有一座铁塔,静静地在北固山上矗立了九百多年。
它是江苏省唯一一座古铁塔
“我国现在只保存了六座还算完好的铁塔,北固山的这座铁塔就是其中一座,而且也是我们江苏省境内唯一一座古代铁塔。”北固山风景区朱兴莉向记者介绍说。北固山铁塔位于北固山甘露寺东南山脊的一个平台上,因为靠近甘露寺,所以也被称作甘露寺铁塔。这座铁塔始建于唐宝历元年,也就是公元825年,本来是一座石造塔,宋代的时候重新修建,宋元丰元年(1078年)建成为铁铸塔。
现在塔的用途非常多,不过在古代,塔是与佛教紧密相连的,据说塔这种建筑形式是从印度传来的,塔的用途就是存放佛祖的舍利子,宋代是一个佛教尤为兴盛的朝代,建造高规格的塔作为宗教所用不足为奇。在不同的朝代,塔的建筑材料也有所不同,东汉至南北朝时期基本以木质塔为主,到了唐代、辽代砖石结构的塔成为主流,北宋南宋两朝,随着铸造、冶炼技术的不断提升,铁铸的塔开始出现,明清时期所建造的琉璃瓦宝塔是我们更为熟悉的宝塔建筑形式。不同年代建造的塔具有迥然不同的时代风貌。朱兴莉介绍,“现在北固山上的铁塔只剩下第一层和第二层是宋代铸造的了,其余部分来自不同的朝代。”北固山铁塔会变成如今这个样子,还要从其风雨飘摇的这九百多年的历史说起。
历久弥新,铁塔风雨飘摇九百多年
唐朝时,李德裕为唐穆宗积冥福在北固山上修塔,最初名字为卫公塔,这座石质结构的塔后来被毁。北宋年间在原址上改建为铁塔,共有九层之高。到这里,北固山铁塔不断被毁的命运才刚刚开始。
明代万历年间因为海啸,铁塔的上七层全部被毁,重新修建后塔从九层变成了七层。1842年英军入侵镇江,企图把整座塔偷走,但是塔身巨大无法运输,铁塔幸运地躲过了英军洗劫却没躲过随后的雷击,这一次雷击把塔的上五层全部损毁。
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座历经风霜摧残的铁塔已经残破不堪。1960年,北固山铁塔再度修缮,在这一次修缮过程中,塔基地宫被考古学家发现,这里出土了2576件文物,包括金棺银椁和舍利子。“在这一次考古中,李德裕亲自书写的《重瘗禅众寺舍利题记》最有价值。”朱兴莉介绍说。
大江东去,铁塔依旧
现在的北固山铁塔还有四层,高约8米,基座及一、二层是宋代所铸,三、四两层为原塔的五、六两层,系明代所铸,铁塔呈楼阁式,八角形。塔身八面四门,每面都有形态各异的佛像和飞天造型。第四层塔身上有铭文,铸有“奉政大夫”“承直郎”“文林郎”等明代文官称谓。在塔身上还有诸如云水纹、游龙戏珠等图案纹路,在塔的东南面还可以辨别出“国界安宁”等字。这些精致的铭文和雕塑造像工艺彰显着这座铁塔所具有的艺术价值,而且也印证了我国古代铸铁技术的精湛和高超。
2013年,甘露寺铁塔成为我国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今这座铁塔基本上算是宋、明两代的混合体,对于研究宋、明两代的佛教和建筑历史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正如辛弃疾诗云,“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北固山铁塔经历了九百多年的风雨留存至今,静默地向我们讲述着这漫长的历史,或许当年辛弃疾登上北固山远眺长江时也曾静静地望着这座肃穆的铁塔,感受着山间那徐徐的微风吧。(记者沈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