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中国 >>古镇村落

玉门关在历史上经历过哪些重要事件?
  发表日期:2025年8月3日  共浏览41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一、汉代:玉门关的奠基与丝绸之路的开启
张骞 “凿空” 西域,玉门关成为出使通道
西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前 138 年、前 119 年),虽最初目的是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但客观上打通了中原与西域的联系。此后,玉门关成为张骞及后续使节往返的必经关口,也是丝绸之路正式形成的标志之一。正是通过玉门关,中原王朝首次系统性地了解西域地理、人文,并开始建立政治联系。
李广利伐大宛,玉门关的军事调度作用凸显
汉武帝太初元年(前 104 年),李广利率军远征大宛(今乌兹别克斯坦境内)求取汗血宝马,因后勤不济失败,退至敦煌时 “士不过什一二”。武帝下令 “军有敢入玉门关者斩”,李广利遂留屯敦煌。太初三年(前 102 年),汉朝增兵再次远征,玉门关成为兵员、粮草的转运枢纽,最终大宛臣服。此战巩固了汉朝对西域的威慑,也使玉门关的军事防御与后勤保障功能被强化。
设立西域都护府,玉门关成为治权象征
汉宣帝神爵二年(前 60 年),西域都护府设立,标志着西域正式纳入中原王朝版图。玉门关作为连接中原与西域都护府的关键节点,承担着传递政令、输送物资、巡查边疆的职能,成为汉朝对西域行使管辖权的 “有形象征”。
二、东汉:边疆动荡中的玉门关角色
班超 “投笔从戎”,以玉门关为后方经营西域
东汉初年,西域脱离汉朝控制,北匈奴势力重新渗透。汉明帝永平十六年(73 年),班超随窦固出击北匈奴,后主动请求留驻西域,以少数兵力平定莎车、龟兹等国叛乱,重建汉朝权威。其间,玉门关是班超与中原朝廷联系的通道,他曾上书称 “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足见玉门关在边疆将士心中的 “家国边界” 意义。
玉门关的东迁与防御重心调整
东汉永平十七年(74 年),为应对匈奴与西域诸国的联合威胁,玉门关从敦煌西北迁至安西县双塔堡附近(今甘肃瓜州),更靠近河西走廊腹地。这一调整反映了东汉对西域控制力的波动,也体现了玉门关作为军事据点 “因时因地调整” 的灵活性。
三、魏晋南北朝:乱世中的关隘存续
丝绸之路的断续与玉门关的坚守
这一时期中原政权更迭频繁,但河西走廊先后被曹魏、西晋、前凉、后凉等政权控制,玉门关虽不再是 “国门”,但仍是区域内连接西域的重要通道。例如,曹魏时期在玉门关周边修缮烽燧,延续了汉代的防御体系;前凉张骏曾派军队出玉门关西征,短暂恢复对西域部分地区的控制。
法显西行取经,途经玉门关见证佛教传播
东晋安帝隆安三年(399 年),高僧法显为求取完整佛经,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至敦煌,“出玉门关,进入流沙”(指西域沙漠)。他在《佛国记》中记载了玉门关至西域的艰险路程,这是佛教东传过程中,高僧以玉门关为起点进入西域的重要记录,体现了关隘在文化交流中的枢纽作用。
四、隋唐:玉门关的复兴与鼎盛
隋炀帝西巡,玉门关见证中原与西域的朝贡互动
隋大业五年(609 年),隋炀帝杨广亲征吐谷浑,西巡至张掖,西域 27 国君主前来朝贡。此时的玉门关(位于今甘肃安西双塔堡)作为隋王朝接待西域使节的前沿关口,见证了隋朝短暂的 “西域盛世”,也成为中原与西域贸易、外交的窗口。
玄奘西行 “偷渡” 玉门关,书写传奇
唐贞观三年(629 年),玄奘为求法从长安出发,因未获朝廷批准,抵达敦煌后冒险 “偷渡” 玉门关。他避开守关士兵,穿越五座烽燧(其中第四座即玉门关附近的 “野马泉烽”),最终进入西域。这一事件虽属 “违规”,却从侧面反映了玉门关的严格管控,也成为唐代佛教传播与个人求知精神的经典象征。
唐与吐蕃、突厥的争夺,玉门关的军事攻防
唐代前期,玉门关是防御突厥、吐蕃的前线。贞观年间,李靖、侯君集等名将多次出玉门关征讨突厥;高宗至玄宗时期,吐蕃势力扩张,玉门关多次成为唐军与吐蕃交战的战场。安史之乱后,唐朝失去对河西走廊的控制,玉门关逐渐被吐蕃占据,其功能随之衰落。
五、五代宋初:玉门关的最终消失
西夏占领河西,玉门关退出历史舞台
宋仁宗景祐三年(1036 年),西夏李元昊攻占河西走廊,敦煌、玉门关等地尽入西夏版图。由于西夏与中原王朝长期对立,丝绸之路北道逐渐被废弃,玉门关的交通与军事价值丧失,最终从史籍中消失。此后,明清时期的西北边关以嘉峪关为核心,玉门关仅作为历史遗迹留存。
总结
玉门关的重要事件,本质上是中原王朝与西域、游牧民族 “碰撞 — 融合” 的缩影:它既是军事冲突的前沿(如李广利伐大宛、唐与吐蕃交战),也是文明交流的通道(如张骞出使、玄奘西行),更是国家治权的象征(如西域都护府设立、隋炀帝西巡)。这些事件不仅塑造了玉门关的历史地位,更折射出古代中国西北边疆的兴衰与丝绸之路的变迁。

Google
 
上一篇:安徽呈坎古镇
下一篇:梅城古镇的人文景观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0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01]
 · 北京大观园 [3653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6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2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58.5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