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石输入说
官方记载:《元和郡县图志》等史籍记载,古代西域和阗等地所产美玉经由此关输入中原,因此得名玉门关。在古代,玉石是非常珍贵的物品,西域的和田玉等美玉深受中原地区的喜爱,玉门关作为西域玉石进入中原的必经关口,承担着检查、申报等管理职能,久而久之便被称为玉门关。
民间传说:相传有一年,一支贩卖玉石的商队在小方盘城一带迷路,一只孤雁告诉他们 “要想不迷路,方盘城上镶宝玉”,商人们拿出玉石让大雁叼走一块,不久看到远处小方盘城城门之上有闪耀的光芒,商队顺着光芒走出了迷途,于是人们便把这里称为玉门关。还有一个传说,丝绸之路畅通后,于阗国为换回中原的丝绸,派官兵押解玉石经此入关,因关城城门砌了一圈闪光的玉石,从此就称为玉门关。
关城位置与命名传统说:根据 “山南水北为阳,反之山北水南为阴” 的传统,位于疏勒河南侧的玉门关应当名为阴关。又因《史记・高祖本纪》等古籍记载,汉高祖刘邦与项羽在成皋对战失利后,只身与滕公夏侯婴共乘一辆车出成皋城的玉门,往北渡过黄河,城的北门俗称玉门,又称之为凶门,玉门关就是成皋北门,故以玉门为名。
词源说:有学者研究认为,“玉门” 一词的词源可能与月氏(禺氏)人有关。古月氏人善于采玉制玉,商人创造 “玉” 字时就是借音 “禺氏” 省读,其义是以人喻物,用月氏人的专长代指玉石。而玉门最早的地理位置,就在嘉峪关以西至敦煌间,汉人将这里称为玉石源头或玉石通道 —— 玉门,玉门关因此得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