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豸山风景区(1)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9日 共浏览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连城冠豸山<豸,在此读寨(zhai)>,以其主峰形似古代獬豸冠而得名,寓含刚正廉明之意,旧称“东田山”、“莲峰山”。位于福建连城县城东郊1公里。山体于县戚之东1.5公里处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万圆123平方公里。以其天生丽质于1986年荣膺“福建十佳风景区”,1994年,国务院公布其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平地兀立,不连岗自高,不托势自远”。景区方圆123平方公里,集山、水、岩、洞、泉、寺、园诸神秀于一身,雄奇、清丽、幽深,与武夷同属丹霞地貌,被誉为:“北夷南豸,丹霞双绝”。
景点详情 冠豸山有山奇、水秀、谷幽、岩深之神秀。有中开一谷的苍玉峡,惊而不险的丹梯云栈,放眼万里的一线天,冷风袭人的雪洞,山泉琮琮的莲花洞。身姿绰约的姐妹岩,撩人遐思的玉女池等。目前可游览的景观有四十余处,摩崖石刻三十九处,另有规模壮观的亭、阁、寺庙、书院、山房等十余处。
冠豸山景区面积123平方公里,核心景区53平方公里。由冠豸山、石门湖、竹安寨、旗石寨、九龙湖五个游览区组成。
冠豸山开发始于宋元佑年间,在石门湖筑亭建阁,植以松竹,成为吟诗斗酒之地。山中风景秀丽,独树一帜。历代留下许多摩崖石刻和楼台亭阁及书院等人文景观。今尚存半云亭、松风亭、东山书院、修竹书院、灵芝庵等以及摩崖石刻40余处。最为珍贵的有林则徐登临冠豸山时手书的横匾“江左风流”,现存于东山草堂内;还有乾隆年间的名士纪晓岚,任福建提督学院时题写的“追步东山”真迹。
近年来,冠豸山风景区的建设有很大发展,重修了游山道路,植树种花十余万株,修建了长寿亭、凝碧山房和旅游场所,凿通了最佳游程“先水后山”的后区道路,改善了旅游服务设施,每年可接待游客近十万人。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如果从正面登山的话,登上百余米缓坡后,可以看到有一株枝干虬劲的百年老松挺立岗山,那就是冠豸山上最著名的一株迎客松。其实冠豸山在古代苍松遍布,但受清末战乱、“大跃进”毁林炼钢及“文革”时期乱伐林木的摧残,冠豸山几乎成为秃山,仅剩这颗老松因为长在峭壁之上砍不到而得以幸存。它虬劲的枝干和挺拔的姿态给人以愉悦的美感。在迎客松南面数米有一座六柱凉亭,游人可在那里静赏迎客松的风姿。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石门湖
石门湖——坐落于冠豸山东南的石门湖,面积四百多亩,如一块翡翠,镶嵌在冠豸山的险峰奇谷中,四周环山,“是连城昔日八景之一的"石门宿云"所在地。 要深度感受石门湖的清幽以及风景如画,选择荡舟其间,无疑是最好的方式。登上游船,缓缓前行,船浆划破波光潋滟的湖面,推动着小舟时而穿过狭窄的峡谷,时而闲庭信步开阔的湖面,“水转山间走,山回水中行”,山风习习,清凉舒坦。山在慢慢后退,水在慢慢后退,眼看就到湖的尽头,“山穷水尽疑无路”,却“柳暗花明又一村”,豁然开朗处曲径通幽,山环水绕,水傍山立。一个个活灵活现的水面奇观,历历在目,一景接一景,一画连一画,让您亲历人在画中游的惬意旅程。偶而,一两只白鹭、野鸭,从湖边的绿林中飞出,掠过水面,生机 盎然,引来无数游人惊叫。 石门湖旁边有一块奇石,因形如女性生殖器而被名为“生命之门”,它以独特的身姿诠释着大自然的神奇,同时也吐露着冠豸山这本“生命大典”的博大精深。另外,石门湖携同小三峡、双乳峰、猴孙撞钟等景点一起组成的石门湖景区,游历其间,相信定能让你发现更多美景的。
|
|
|
上一篇:宁德世界地质公园
|
下一篇:武夷山风景名胜区(3)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