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云窝(2)
  发表日期:2025年4月24日  共浏览1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黑洞:为武夷山七十二名洞之一。位近罗汉洞,幽曲深黝,初入颇觉黑暗,少顷才能渐辨颜色。

先天洞:位于隐屏峰峰腰,广可数丈,中有岩石,排列如八卦之形,取伏羲氏画八卦之说,取名伏羲洞。嗣后,山民为避免与一线天景观的另一处伏羲洞重复,遂易名先天洞,实取“画八卦之首笔,先于宇宙之先”之意。

云桥:位于黑洞右、先天洞前。两石高耸,中隔一峡,上横石板,号为云桥。

云路:为穿越老虎洞进入云窝的小石径,径侧摩崖石刻,有明学者方孔昭的“重洗仙颜”。山径幽静,天然山门上镌刻“云路”二字。

丹枢道院:位于云窝景点中心,即上云窝铁象岩之上。入口处有天然石门,为宋朝道士陈丹枢所建。道院背倚隐屏峰,前望三教峰,左侧仙掌峰,右侧天柱峰。面丹炉之石,枕铁象之岩。东与武夷精舍相望,西与游仙馆相距,都是咫尺之近。但已圮废。

铁象岩: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位于云窝中部,靠近接笋峰之麓。高十余丈,广数十丈,石色黝黑,偃伏之形如巨象。岩间有裂痕一线,称为小一线天。裂罅间凿有蹬道,游人可从仅漏一线天光的石罅之间拾级登上岩顶。

水云寮:水月亭 水云寮位于铁象岩岩顶。北宋理学南传始祖之一游酢在讲学武夷时于此筑精舍,取“水云缭绕”的谐音、双关之意,名为水云寮。南宋绍熙元年(1190年),游酢后裔游九言在先祖所寓岩顶石壁上摩刻“水云寮”三字。岩顶小块平旷之地,宋时盖有水月亭,为夜间观赏水天月色的佳处。原亭已圮。20世纪80年代初,武夷山风景区管理部门重建长方形竹亭一处。水月亭后还遗留一处游酢当时舂米用的岩臼,亭东的岩石上古代曾分别镌刻“寒暑一天”、“寄傲”石刻各一方。

伏虎岩:为武夷山九十九名岩之一,位于云窝景点的中心,与仙掌峰毗邻,高数十米,岩势形似蹲虎,因名。岩顶细竹簇簇,华盖翡翠。岩壁遍布摩崖石刻。朝向西南的主要岩刻,有明代卸任兵部侍郎陈省撰写的“伏虎”景名和五绝诗:“百兽舞虞庭,胡为岩下伏?前面有投龙,风云好追逐。”作者借景抒志,拓展岩名涵义。岩壁上还镌有陈省与挚友、门人的酬唱诗十数首。岩之西壁主要岩刻有,武夷道教名山的题识两处:一为“武夷洞天升真元化之洞”,一为南宋学者游九言题写的“升真元化之洞”。

铁象岩伏虎洞:洞底奔泻一股清泉。清泉源自天游峰东南麓石罅中迸出的涓涓岩溜,流经此岩之麓后汇成流泉,注入伏虎岩南壁下方的此处巨洞。明代兵部侍郎(尊称为少司马)陈省隐居云窝时,多次来此赏玩。其门人、崇安县令梁鹏遂将此泉命名为司马泉,并在洞口石壁上镌刻泉名。洞前有一曲折小径,通过人工架设的梯桥通向仙掌峰麓。

Google
 
上一篇:云窝(1)
下一篇:云窝(4)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53.90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