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国宗教 >>著名宗教圣地

崆峒山
  发表日期:2025年2月25日  共浏览24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崆峒山位于中国甘肃省平凉市崆峒区,是国家首批 5A 级旅游景区,以下是关于崆峒山的详细介绍:
自然概况
地理位置:地处祁连造山褶皱带的东缘,鄂尔多斯地台西侧,贺兰山 — 六盘山褶皱带南段,为六盘山东南小关山的一条支脉,是鄂尔多斯盆地与六盘山的过渡地带。东瞰西安,西接兰州,南邻宝鸡,北抵银川,地理坐标介于 106°33′~106°41′E、35°35′~35°42′N 之间。
地形地貌:由大小数十座山峰组成,南北前后两峡环抱,泾河与它的分支河谷系统纵横交错,形成了一套地形地貌十分复杂的河谷系统。有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中台最为突出,“五台” 是受剥蚀作用而产生的一种荒漠地貌。崆峒山还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是由紫红色砾石经地质运动和长期风雨侵蚀、流水切割形成,有孤峰、平台、悬崖等多种地貌类型。
 
气候特征: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冬春寒冷干燥,夏秋温热湿润。总体上气候温和,雨季集中,光照充足,无霜期为 160 天,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分布不均,东侧多于西侧,夏半年降水占年总降水量的 80% 多。
历史文化
道教文化:是道教的发源地之一,传说中的道家仙人广成子在此隐居、修养、问道并飞升成仙,被誉为 “天下道教第一山”。轩辕黄帝曾三次登临崆峒山,向广成子请教治国之道和养生之术。从秦皇汉武到唐太宗、明成祖等多位帝王也曾亲临崆峒山寻仙问道或举行封禅仪式。自秦汉起道教宫观开始修建,嘉靖初年,韩王王妃崇尚道教,对太和宫等道教宫观大规模修建,道教在崆峒山代代相传。
佛教文化:隋朝统一后,便有僧人开创寺院。唐朝仁智禅师在崆峒山建轩辕宫、舒花寺等多处寺庙。唐太宗李世民为山中的禅院划拨田地,元代安西王下令修建宝庆寺,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给崆峒山三万余册经书,清代时崆峒山佛教达到鼎盛,有将近二十所寺院。
儒家文化:“嘉靖八才子” 之一的赵时春早年曾在崆峒山潜心读书,有 “赵时春读书台”,体现了崆峒山的儒学文化。
崆峒武术:创始于崆峒山,创始人为广成子,鼎盛于清朝晚期,与少林、武当、峨嵋、昆仑并称为我国五大武术流派,以 “奇兵” 著称。
旅游景点
皇城:是崆峒山保存最完整的一组明代建筑群,为崆峒山道教宫观之首,建筑风格独特,殿上建殿、殿内有殿、殿后藏殿,观内供奉着道家的神祇,香火旺盛。
 
雷声峰:山势陡峭,峰上有古建筑群,沿着山脊而建,错落有致,从远处眺望,犹如一条巨龙盘旋在山间,气势磅礴。
 
中台:是崆峒山的中心地带,有一碑上书 “崆峒山” 三字,周围景色秀丽,可在此观赏到崆峒山的诸多美景。
 
上天梯:共有 696 级台阶,是登往崆峒山主峰的必经之路,天梯陡峭险峻,两侧悬崖峭壁,十分壮观。
 
三教洞:将老子、孔子、释迦牟尼的塑像陈列在一处,是佛、道、儒三教在崆峒山和谐发展又互相融合的体现。
 
动植物资源
植物资源:截至 2023 年的维管植物有 708 种,其中蕨类植物 25 种、裸子植物 12 种、被子植物 671 种。植物以华北植物为主,拥有丰富的次生林资源,以阔叶落叶林为主,并交错有常绿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还有上百种野生药材。
动物资源:截至 2010 年,已知各类动物 300 余种,其中有 70 多种野生珍稀动物,被列为国家野生动物保护名单的有秃鹫、金雕、雀鹰、鸱鹗、长耳号、白鹤、金钱豹等,还有乌龟、鳖等爬行动物以及鲢鱼、鳙鱼等鱼类。

Google
 
上一篇:德佑观的六十甲子神像有什么特殊的宗教意义?
下一篇:崆峒山道观的历史渊源是什么?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72]
 · 北京大观园 [3640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17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49.21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