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鸡冠山景区(3)
发表日期:2025年2月18日 共浏览23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日俄两只为争夺中国领土而厮杀的癞狗互相火拼之时,真正深受其害的是当地无辜的百姓,森林和果树以“妨碍观测”为理由被砍伐,未成熟的庄稼被割下喂了军马。东鸡冠山北堡垒下面的吴家坊村原先有80多间瓦房,被日俄双方炮火击毁,只剩下5间房的残墙断壁。日俄两国几经厮杀,日本取得了胜利,在美国的调停下,两国签订了《朴茨茅斯条约》、战败的俄国将旅大租借权转让给日本,并将长春以南的中东铁路及支线划为日本势力范围。软弱无能的清政府事后承认了这一划分。日俄战争旅顺要塞争夺战结束后的1906年,日俄双方达成协议,将在东鸡冠山北堡垒阵亡的沙俄陆防司令康特拉琴科遗骸运回俄国。沙皇将其追任为中将,并按陆军最高的殡葬仪式,把他葬于圣彼得堡亚历山大·涅夫斯基修道院内。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当局为康特拉琴科在北堡垒的废墟上竖起了一座不起眼的小型长方型锥状青色花岗石碑,碑身上用日文雕刻着“露国少将康特拉琴柯战死之所”,这无非是炫耀日军的神威与“武功”而已。与此碑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立于堡垒正中高达三米左右的东鸡冠山北堡垒纪念碑,用大型方块状的青色花岗岩砌筑,象一个骄横的日本武士立在那里。碑身上刻有指挥东鸡冠山战役的日军中将鲛岛重雄书写的碑名与记叙战况经过的碑文,类似这样的尖顶纪念碑,至今分布在各个当年日俄双方进行激烈争夺战高地的遗址上。现仍有近20余座。这些石碑的始作俑者是“满洲战迹保存会”,它是1913年11月关东都督福岛安正男爵、旅顺镇守府司令官阪本一、满铁总裁中村等人发起成立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日俄战争的遗迹,目的在于对外炫耀“天皇神威”,对内欺骗和愚弄日本国民。
1914年东,满洲战迹保存会首先得到日本天皇赏赐的御内帑金一千元,1915年12月募集到捐款50万元。1918年12月,又得到议会通过的15万元国会拨款。这样,满洲战迹保存会就有了充厚的财力,在旅顺各个山头上建立战迹纪念碑塔和神社殿宇、开修道路等,现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盘山公路的雏形就是当时修筑形成的。还大量印刷发行“日俄战争交战图”、“战迹介绍”、“旅行指南”、“战迹纪念写真帖”等影集纪念品,在东鸡冠山北堡垒、白玉山、黄金山、水师营等地出售,吸引日本国内各界到旅顺作“战迹旅游”,为军国主义招魂扬幡。自那时起,每年在日本国内的军校应届毕业生都分批输流到东鸡冠山北堡垒来,实施坑道攻坚战的军训课目。这里当时也配备有导游员,用白铁卷成话筒现场解说当年战况、无非是煞费苦心地鼓吹军国主义精神。同时,还出售用薄木片和高梁杆烙制的北堡垒图案的工艺品,出售的书籍图册都加盖印刷精美的纪念邮戳。当时上至日本皇室达官显贵,下到中小学生都曾分乘轿车和马车到此旅游。一时间,这里曾出现过畸形的繁荣。
解放后,这里一度成为苏军和我公安部门引爆废旧炸弹的地方,偶尔也到此打猎搂草。后来有些外省市领导想了解旅顺,在旅顺有关部门陪同下到此参观。经过四清和文化大革命,又发展为阶级教育、忆苦思甜的课堂,旅顺和大连的40岁以上的人都清晰地记得上学时到此“拉练”登山参观的情景。1975年,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的“五间房的历史悲剧决不容重演”中第一次向国内外公开介绍了东鸡冠山北堡垒。此后王首道、赵紫阳、胡厥文、彭冲、李瑞环、李先念、朱穆之、王光美、乔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社会知名人士先后来过这里参观。
|
|
|
上一篇:东鸡冠山景区(2)
|
下一篇:查干湖(1)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