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自驾旅行 >>自驾游目的地信息

巴丹吉林沙漠(4)
  发表日期:2025年2月15日  共浏览18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沙漠新宠骡子
作为“沙漠之舟”,骆驼本是沙漠役力主角,但在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骡子却正在逐渐取代骆驼而成为沙漠新宠。
在巴丹吉林沙漠,没有想象中的铃声丁当的驼队,倒是有时会看到骑骡疾走的人。内蒙古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丹吉林嘎查虽然38户牧民家庭中有10户有了吉普车,但只有集体出行或者运输一些重物时才用,对绝大多数牧民来说首选的交通工具却是骡子。   
以前,沙漠里的骡子只是骆驼的配角,但现在就颠倒过来了,骆驼只有在骡子不够用的情况下才启用。以前使用骆驼主要是为了长距离旅行或运输货物,有了汽车之后,它就完全无用武之地了,作为使用频繁的短距离旅行工具,它也被淘汰了,因为骡子比它吃得少,脚力好,走得快。
“骆驼,卖没人要,自家用还用处不大,牧民越来越不愿意养它了。”当地牧民表示,“骡子虽然没有骆驼那么耐饥耐渴,但它两天不吃不喝也没问题,我们一般出门在路上也就走一两天,所以养骡子骑最合适。”
必鲁图沙峰
位于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的必鲁图沙峰,有“沙海珠穆朗玛峰”之称,多少年来鲜有外人登攀。作为“世界沙漠第一高峰”,在一般地图上难以找到。它的地理位置大约是东经102度、北纬39度,海拔1617米,相对高度500多米,比位于非洲撒哈拉沙漠的世界第二高沙峰还要高出70余米。
必鲁图屹立在茫茫沙海之上,峰尖高耸云天。由峰尖往下延伸着多条沙脊,沙脊之间形成许多沙窝。沙窝是沙漠生命的“摇篮”,一簇簇的黄蒿、沙米和骆驼刺在这里顽强地生长着。必鲁图沙峰峰顶,有芨芨草在随风飘摇。极目远眺,千里瀚海沙丘如波,层层叠叠,涌向天际,蔚为壮观。有人感叹,沙漠是最具有曲线美的地方。的确,随目望去,远远近近的沙漠地貌布满了象水波、象耳廓、象蜗牛壳一样的美丽景观,这都是风神的杰作。
登临峰顶,还能俯瞰到沙峰四周相隔着几公里的6个湖泊。它们在夕阳的照射下,熠熠闪光,湖畔有袅袅炊烟升起。令人不禁想起“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诗句。
沙漠奇泉
巴丹吉林沙漠有五奇,沙峰、鸣沙、湖泊、奇泉、古庙,其中当以奇泉最令人匪夷所思。
在一个叫庙海子的盐水湖边,有一处喷涌的泉水,泉眼粗若碗口,伸手探下去,深不及底,泉中有虾,通体透明,随喷泉翻涌的沙子被涤荡的晶莹剔透,喷出的泉水经年流入海子,在地上形成了一条深深的渠道。
在海子的北部,离岸边有5米远的湖水中,有一眼突泉,水柱如脸盆一般大小,水面上浪花翻滚,宛若莲花。当地人说,前些年有人在泉的四周围了围堰,想建个池塘,无耐沙漠中没有土石,用沙子堆起的围堰经不住水的压力,崩塌了。如今那个围堰早被泉水荡平,连痕迹也全然不见。
泉眼之多、之奇集中在叫音德日图的海子,这个海子号称有一百单八泉,“磨盘泉” 就在海子中一块破水而出的大石头上,石头约有1米多高,顶部大致有3平方米,状如磨盘,其上泉眼密布,泉水披挂而下。据说这个泉的水被称之为“圣水”,旧社会王爷不让妇女靠近,现在当地人依旧遵守着这个习俗。
浩翰的巴丹吉林沙漠,总面积4.7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四大沙漠,这里降水量只有80毫米,蒸发量却有3000多毫米,然而在这样的环境中却均匀地分布着113个海子,而且无论冬夏水位恒定,不增不减,更加令人不解的是,咸甜水相伴相生。

Google
 
上一篇:巴丹吉林沙漠(2)
下一篇:巴丹吉林沙漠(5)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4]
 · 北京大观园 [3640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7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76.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