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走遍中国 >>热门旅游目的地

龙脊梯田拓荒记136
  发表日期:2023年6月1日  共浏览163 次   出处:来源:旅游与摄影杂志社作者:青浅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据资料记载,龙脊梯田开始建造于元朝,大约于明清时期基本达到现有规模。龙脊梯田主要由壮族、瑶族开发而成。最早定居龙脊并进行开发的是瑶族人,壮族人从明万历年间迁入本地区后,带来先进的稻作技术,来到龙脊大山,联合先来的瑶族同胞,共同谱写了龙脊梯田垦殖的壮美篇章。

图片来源: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古代龙胜人紧靠龙脊山脉,问山要粮无疑是他们生存的砝码。除了龙脊群山的坡度适合开垦梯田外,我们还观察到当地村民的吊脚楼并没有群居在山下,而是三三两两地散落在山上林间,如果你开车走上盘旋的山路,会发现无论走到多幽深高耸的茂林丛生的山上,一转弯总有一处房舍就在山间路边。所以很多龙胜人所能倚靠的就是每天出门要面对的大山,在山上种田与其说是无奈之举,不如说是顺势而为。

开垦梯田,通常要根据山势走向先开出沟来,再用石块、粘土填垫、精心拍捶,使田埂平整牢固,不漏水,不溃决,保水又保土。田埂建成后,再平整土壤,使其成为水平梯田。一年开垦建成一两块梯田,逐年层层向上。“月亮还做梦,火把照天红。不等太阳醒,就得上早工。挖山地皮动,挑担脚生风。田往龙脊开,从此不受穷……”的“龙脊开山谣”唱响了壮族和瑶族先民在大山上开垦梯田的壮举。我们无从知道第一代或者说前几代拓荒者经历了怎样的艰辛与苦难,也许在生存与生活的压力下,唯有吃苦耐劳的中国百姓才能用双手打造出这些层层叠叠、鬼斧神工的人工梯田,编织出一幅美丽的画卷。

同行的当地人说“:平时对梯田司空见惯,仔细想来,单说如何把梯田平整成水平的就大有学问。”因为在古时并没有水平尺之类的工具,在“七星伴月”的传说中我们发现他们是用竹筒做水平尺开出了一层层的梯田。至于种稻的水主要靠雨水,但也会靠人工开渠破竹子引道来进行水的引流,在每年4-5月份要把水引到山上进行插秧。龙胜的梯田特点是“多而小”,最大的梯田只有0.62亩,最小的梯田只能插3株禾苗,有“青蛙一跳三块田”之说。由于梯田的特殊形态,使现代化的农业机械无法施展,只有靠人工春耕秋收,年复一年。


Google
 
上一篇:半届 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下一篇:青原山风景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9]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11.71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