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走遍中国 >>热门旅游目的地

半届 大山深处的世外桃源
  发表日期:2023年6月1日  共浏览135 次   出处:来源:旅游与摄影杂志社作者:宋亚楠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半届山村,她更像一个淳朴的不谙世事的小女孩,低调又羞涩,藏在山间。她是龙胜众多村寨中普通的一个,但是,我发现了她,相处之后才发觉她内心深处的美好,这份独特而珍贵的回忆,将存封进心底,偶尔翻开,满是感动与想念。

在距离龙胜县城十几公里的泗水乡,苍劲翠绿的色彩将半届村寨所在的山峦点染得古朴而遥远。走到村寨脚下时,天色接近傍晚,瑶寨有一个特点,进寨子之前,要经过一条河。我猜想大概是因为在战乱时期,选择隔着河流的半山腰,这样的地理位置更安全隐蔽一些。经过几千年的时空流转,红瑶人的祖先早已在生存环境、建筑、生产生活等方面做了最佳选择。

进入寨子前,铁索木板桥犹如一位迎宾者,安静且内向,默默地立于此地,与来者对视。当桥上的木板被踩得轻轻颤动的时候,仿佛听到了迎宾者悄悄地说了一句:你好啊。如果说黄洛的桥越走越热闹,歌声舞声欢畅悠扬,直击心脏;那半届的桥则越走越清幽,风吹草动雨落花香,静默交响。多么像人生,看过了激荡绚丽的风景,总也要走一走淳朴安静的通幽曲径。

给我们带路的女孩是当地的副乡长,比我大几岁,是个侗族姑娘,纯朴的神色中带有一点点疲惫,得知刚下乡做完扶贫工作就风尘仆仆地赶来,我们不禁有些感动。她的话不多,偶尔会认真帮我讲解半届的村寨和梯田,红扑扑的脸上总是挂着淡淡的笑容。在桥上,风一吹,人一走,整个世界就在青山碧水间轻轻地晃动。桥下水流徐徐缓缓,河边大大小小的石头堆积成石滩。远处,浓雾涂抹在山头,湿润清新的空气迎面而来。沿着弯弯曲曲的石板台阶向上走,偶有虫鸣鸟叫,一步一步,仿佛是在走入一个隐世桃花源。只不过在这里,除了良田美池桑竹,还有大片的菊花梯田和红瑶人家的炊烟。

登了百十来步石板台阶,忽而屋舍俨然,几栋木质吊脚楼散落在眼前,三两幼童蹲在屋前门后的空地上玩耍,在这样空寂、深沉的大山深处的傍晚,桃红色的服饰显得格外醒目。因为天色已晚,眼看太阳就要落山,大家决定在这家半山腰上的红瑶人家就餐。放眼望去,满目金灿灿的黄色,在终年常绿的亚热带阔叶林中,这种温暖的颜色,这些只有在深秋才嗅得到的清香,大概只有在半届才见得到。

我们每人挎着一个小竹篮,跳下梯田,在瑶族阿嫂的带领下采摘皇菊,摘下的皇菊除了用来制作晚餐——菊花鸡和菊花茶之外,剩下的用来晾干,制成最原生态的干菊花。这大概是我人生体验中印象最深刻的晚餐之一了,是一种在绝大多数的生活状态下难以体验到的奇妙和新鲜。红瑶人家的奶奶搬出几个小板凳放在门前的小院里,接着端着一个大竹盘,几个盛满油茶的瓷碗散着浓浓的香气。我接过其中一只碗,油炸后的糯米花、黄豆、玉米、炒米,谷物的香气混合着新茶的清新,喝一口,回味中有少许苦涩,一碗下肚,香甜回味紧随而至。瑶家阿嫂说,油茶是他们每天早晨和下地干农活回到家后的必备,早先为的是在吃饭之前,先给饥肠辘辘的肠胃填一些补给,不至于空着肚子,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了红瑶人每天必需的饮品。至于那略微苦涩的味道,也体现着红瑶人的生活观——质朴、真实、先苦后甜。

喝罢油茶,我起身驻足立在院中,小院里亮起了灯,将眼前瞬间点亮,遥望对岸,漆黑的山腰里,也有星星点点的光亮,隐约看到几座吊脚楼冒着炊烟,正出神,思绪突然被红瑶阿妹的说笑声拉回眼前,她们坐在门前的溪流旁边,细致且娴熟地筹备着晚餐的食材,银质耳环在昏黄的灯下闪烁着光芒。

这座吊脚楼住着一大家人,奶奶在火塘边烧水,妈妈和姑姑端着食材从院门口走回吊脚楼内,女儿们坐在门口摘菜,三岁的小朋友迈着不怎么稳的步子在院子里跑来跑去,雀跃着。对于他们来说,这是最日常的生活状态,可身在此情此景下的我,这幅在大城市很难见到的画面,在这座不太高的半届山间,被浓墨重彩地放大在眼前,瞬间触动了心底最敏感的部分。

吃饭时,这家人的男主人——一位红瑶族大叔招呼我们就座,一张能容纳八人的圆木桌中央,是一个可以放置煤块的火炉,红瑶人认为中央的汤锅是主锅,招待客人时必不可少,象征一种热情和团圆。这里的鸡鸭鱼肉菜,都是自己家养殖种植,自产自销,剩余的才会拿到县城里卖掉。主锅里的鸡肉和野山菌咕嘟咕嘟冒着热气,男主人将自家酿的糯米酒盛放在一个水壶内,分别倒满了几大碗递给我们。

里屋内的火塘边,传来红瑶女人们的说笑,我循着声音望去,火塘里的煤炭依然闪烁着火星,众人围坐在火苗的余温里,火塘的上方,挂着的是瑶家人熏制的腊肉,经过常年累月杉木柴火余温的熏烤,经过大山深处独有的空气湿度持续的包裹浸润,终成餐桌上的这盘晶莹剔透的腊肉。

主锅的鸡肉溢出了香气,这时瑶家阿妹递过来一个置满皇菊的盘子,金灿灿的花朵进入热锅中,瞬间在汤水中舒展,变得柔软,清热去火的皇菊清香刚好弥补了鸡汤的油腻。男主人招呼我们吃鱼,有些羞涩地说,这是他在得知我们即将到访的消息时,特意带上渔具,去已经不处于丰水期的河里刚捕捞上来的。在这已经进入初冬的季节,走在河边都会感到冷,何况进入冰冷的河里。可是在红瑶人家看来,客人登门,就是要竭尽所能拿出家里的好酒好菜招待,方能显示出主人的情谊和热情。

我边感受着鱼肉的细腻嫩滑,边将收获的感动小心翼翼收藏起来。吃过晚饭,天已经黑透,趴在木质的窗棱向外望去,独属于半届山上的温柔晚风,挟着黑夜的气息,缓缓游走着。我一手端着盛着皇菊茶的玻璃杯,细密的水蒸气升腾在夜雾中,皇菊遇到滚烫的热水之后的绽放,在窗外黑夜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温暖。

山路和夜路,相信每个人都走过。可是,没有任何光源的山中夜路,体验过的人应该不会很多。出院子时,转头看了一眼被灯光映照着的吊脚楼,散发着杉木和油漆的光芒。与红瑶人家道别后,一行人沿着石板台阶慢慢下山。

夜里的半届山,风都变得寂静,没有光源,带路的姑娘打开手机的手电筒,为我照亮脚下的石阶,我看了电量跌落至百分之五的手机,只好笑着对她说谢谢。就这样,在泗水的某座山上,一行人在手电的灯光中,沿着蜿蜒的石板一步一步走下山。走到最后一节台阶时,我驻足,回头望,想再看一眼那个坐落在山腰的、周边生满葱郁古树的吊脚楼,可是,夜空如一方巨大的幕布,眼前是望不到边际的黑,除了风声伴着脚步落在石板上的声音,再无其他,那片村落仿佛不曾存在过,仿佛一切是一场梦。

再次踏上来时的木板铁索桥,夜里的河水明显更湍急了一些,我走在漆黑的夜里、漆黑的桥上,只有一束光在我眼前晃动,努力睁大眼睛,绿树、青山渐渐地明晰起来,犹如一幅油画般,拥有模糊的轮廓和浓烈的色彩,忽然“咔嚓”一声,随着闪光灯的亮度,我朝桥的另一头看,是带路的副乡长,这个可爱的女孩儿正举着手机给我和这座通往半届山、通往瑶寨的木桥,拍了一张照片。我笑了,忽而有清风拂来,不知水波是否不兴,只知道,今晚的这一切,将会长久而深刻地存在我的记忆中,无法被抹去。(图片由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提供)


Google
 
上一篇:平安梯田:“七星伴月”的爱情故事
下一篇:龙脊梯田拓荒记136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9]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000.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