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科Y

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治疗-3
  发表日期:2023年3月29日  共浏览108 次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①Ⅰ度以上腰椎滑脱,非手术治疗不愈者。
②进行性滑脱或Ⅱ度以上滑脱。
③腰椎滑脱并有神经根或马尾压迫症状者。
术前检查,除临床体征检查外,应摄腰椎前屈后伸侧位片,观察滑脱椎体的稳定性,椎体位移>3mm者,为不稳定,最好行MRI检查,观察神经根和马尾有无受压,有无椎间盘突出或间盘退变。
Dai等以MRI检查73例腰椎峡部裂并有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MRI观察椎间盘退变程度,发现峡部裂上方椎间盘的改变与对照组没有区别,而峡部裂下方椎间盘退变与患者年龄的症状的时期有关,与临床症状和滑脱程度不相关,该作者建议,峡部裂下方椎间盘明显退变者应予融合。
手术包括:
①对马尾或神经根压迫的解除,应探查峡部纤维骨痂增生有无压迫或切除椎弓彻底减压;
②滑脱复位,切除其下椎间盘使复位较易,不切除椎间盘,亦可使Ⅱ度脱位复位;
③融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或横突间(后侧方)植骨融合。
①减压,复位内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对Ⅱ度及以上滑脱适用此方法,俯卧位:
A.先将峡部游离椎弓切除,探查神经根,去除峡部的纤维增生组织,使马尾及神经根完全减压;
B.然后安置RF-Ⅱ型或其他椎弓根螺钉,以腰5峡部裂脊椎滑脱为例,提拉螺钉安置于腰5两侧椎弓根,角度螺钉安置于骶1双侧块椎弓根内,视脱位程度,安置不同角度,安置连接杆后进行复位,达到完全复位后,松开一侧固定杆;
C.进行椎间植骨,从该侧牵开硬膜及神经根,凿除上下椎体的软骨板,露出骨创面,进行植骨,可取后髂3面皮质骨块,亦可用切下的游离椎弓的棘突及下关节突修剪后植入,最好植入并排两块骨,亦可先用BAK或TFC等椎间融合器,植骨于上下椎体的前后径中间,此时再安上RFⅡ型此侧连接杆,调整固定后,缝合切口,置引流。
术后卧床,用椎间融合器者,可早日起床,用腰围保护,至植骨融合,使用植骨块者应卧床6~8周,然后带腰围起床。
减压、复位固定、椎间植骨方法,现在应用较多,认为是较好的选择,但也引起一些争论的问题。
A.减压:切除游离的椎弓,其优点是减压彻底,视野清楚,对神经根减压较好,也有利于椎体间植骨的操作空间,缺点是硬膜后及两侧均暴露,为瘢痕所包围。如拟行后侧方植骨,则缺少关节突作为骨床,因此应根据各例具体情况,CT、MRI横切可显示峡部纤维增生与神经根的关系,可做参考。
B.复位:对滑脱腰椎复位,恢复腰骶椎序列,有益于脊柱功能,复位后椎体间接触面积增大,有利于植骨融合。但笔者也观察到少数病例术中神经根减压已彻底,但复位术后又出现神经根牵拉症状,大多在1~2个月间症状消失。此乃因腰椎向前滑脱日久,当复位后有可能牵拉在前面的神经根,出现牵拉症状。对此,在术中,于复位后探查一下神经根,有无紧张,如紧张,可将复位稍稍退回一点,在笔者不全复位的病例中,无神经根牵拉症状出现。
C.椎间植骨:椎间植骨在脊椎的运动轴线中生物力学合理,融合的效果较好。特别是加了内固定之后,融合率较高,是否需用Cage,则认识不同,Cage的好处是对椎体之间撑住,术后立刻稳定,有利于早起床活动,也节省植骨量,但有时不能置入2个Cage,而1个Cage在椎体间斜放,也是公认的方法,则其融合面积较小,而植骨块植入,面积较大,量较多,融合后效果好。
②减压、复位或不复位后侧方植骨:一般行椎板切除减压,探查神经根,用RF-Ⅱ型复位器,有利于稳定。行后侧植骨,最好包括关节突关节与脱位椎和下位椎的横突,由于复位器的位置,覆盖关节突植骨困难,可行关节突间融合,加横突植骨,取后髂长块植骨,盖于上下横突上,最好以螺丝固定,双侧同样植骨。单侧横突植骨,虽已融合,但有时未能限制住对侧活动。
③前路手术:前路椎间植骨融合术:硬膜外麻醉或全麻,患者仰卧,双髋膝各屈曲30°。腹直肌外缘直切口,在该肌外缘直切开腹外与腹内斜肌腱膜及腹横筋膜,腹膜外分离,自侧方推开腹膜,显露椎体前大血管,对腰5~骶1间滑椎,显露骶骨岬及腰5椎体前面,对腰4、5间滑椎,自腹主动脉及髂总血管左侧显露腰4、5椎体,确认推开大血管后,以斯氏针打入椎体,作为牵开软组织的固定牵开器,完成显露。
切除椎间盘:将前面或前左侧面椎间盘切除,并由此将髓核及大部椎间盘切除,包括上下椎体的软骨板,向后面可切除后纵韧带显出硬膜或保留后纵韧带,侧方保留椎间盘的周边部分,上下椎体做出骨粗面或一骨槽以接纳植骨。丁寿勇等用环锯及凿除去骨,并用环锯取骨植入。
用适当器械如金属方棍或圆柱,持续向后压脱位椎体,5~10min可使脱位大部或部分复位,于髂骨结节处取适当大小骨块,植于两椎体间,无内固定或脊椎前固定器在向后压迫脱位椎复位条件下,进行固定,或斜行植入Cage,缝合切口。术后卧床8周,打石膏腰围起床,再固定8周,滑椎间隙于切除椎间盘后更不稳定,虽有内固定,术后早期站立,脊椎向前滑移的应力不小,可致内固定失败。卧床则无滑椎的应力因素,有利于保持复位,待8周植骨初步融合时,再起床活动。前路手术的并发症为损伤骶前神经丛,发生反流射精。
(二)预后
无周围神经麻痹的腰椎椎弓崩裂,其治疗效果都比较满意。

Google
 
上一篇: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的治疗-2
下一篇:腰部峡部崩裂和脊椎滑脱需要做哪些检查?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8]
 · 北京大观园 [3645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30.07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