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湖南省 >>湖南人文地理

传统岁时节令风味小吃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8日  共浏览166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传统岁时节令风味小吃是一种长时期社会历史文化积淀的产物蔚然成风,相沿成俗具有非常深厚的文化底蕴。例如、六朝时期梁朝宗所撰写的《荆楚岁时记》中就记载了当时许多岁时节令食品:“正月一日……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胶牙糖,下五辛盘”胶牙糖是一种用麦芒或谷芽熬制的糖食,据有关资料记载在熬制的这种糖中还放有麻子和大豆等物,称之为“胶牙”者“盖以使其(牙齿)牢固不动”。这显然是一种风味小吃至今在湖南的民间还能见到。同书记载的其他岁时节令风味小吃还有“正月七日为人日以七种菜为羹”,“是日(三月初三)取汁蜜和粉,谓龙舌䉽以厌食气”、“夏至节日食粽”、“六月伏日,并作汤饼名为辟恶”等。其中最为人们所熟知的是粽子
 
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前者是由于形状有棱角、内裹粘米或糯米而得名;后者则是将米灌装在竹筒中煮熟而成最初粽子只不过是民间的普通食品,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节而是在五月初五至夏至之间的某天食之,这就是西晋周处《岳阳风土记》中所记载的:“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吃粽子习俗的起源传说很多有人认为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晋国被火烧死的介子推,故在因纪念他而形成的民间习俗“寒食节”(清明前一天)吃粽子但以祭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五月初五投汨罗江而死之说为民俗。传说屈原投江后人们常放食品在水中祭奠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托梦提示,才用欗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形状。从此粽子成为湖湘地区个民族民间端午节必备的食品也成为全国性的民间岁时节令传统食品。吃粽子的习俗在魏晋时代已经很盛行到了唐宋时,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习俗
 
湖南的粽子多用糯米做成品种繁多,如豆沙粽、八宝粽、蛋黄粽、枣仁粽、桂圆粽、莲蓉粽、蜜饯粽、板栗粽、香肠粽、火腿粽、叉烧粽以及辣粽等均各有特色风味。而以碱水粽(水晶粽)最为常见也最为本色其制法为:糯米淘洗净,用冰碱水(古代及偏远山区多用稻草灰浸制液)浸泡数小时沥干,用鲜箬竹叶包成三角形用席草、粽叶及麻绳扎紧,置锅内宽水旺火煮烂熟即成食时去箬叶,撒上绵白糖颜色橙黄,晶莹透亮入口糯软略粘,清香味甜

Google
 
上一篇:经典名菜
下一篇:少数民族风味小吃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7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9]
 · 北京大观园 [3651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22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22.656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