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青海省 >>青海人文地理

一脉相承的昆仑文化
  发表日期:2022年8月22日  共浏览162 次   出处:来源: 青海日报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山脉的身上,是潜伏着的河流,如同血管覆盖着全身。河流不但收集水,也收集土,收集大地的其他沉积和人类的文化,最后将它们沿着河床汇集到辽阔的平原和海洋之中。

  西亚的两河流域——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被认为是人类文明最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这里不但为辉煌的古代苏美尔、巴比伦、亚述等文明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为古埃及、印度以及以希腊为源头的欧洲文明提供了丰富的养分。

  如果把中华文明比做不老的万年松,则昆仑文化是根茎。把人类文明比做长河,则昆仑文化是源头之水。由黄河分岔出的众多支流,中华文明才有多姿多彩同根同源的绚丽缤纷。

  青海省的河湟地区,黄河、湟水交汇,无疑形成了黄河最上游最特殊的两河文明谷地。沿着河川的河湟谷地,是早期河湟居民活动的舞台。面对山高谷深,气候严寒的土地,或许是水为他们提供了当时最大和最佳的相互交往的地理基础、空间模式和动力。

  随手翻阅地方文献你就会发现,被3500米海拔高高擎起的青海高原上居然有着如此灿烂的远古文化,考古学者先后发现了300余处史前文化遗址。中石器时代的拉乙亥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宗日文化;铜石并用的齐家文化;青铜时代的辛店文化;以及诺木洪、卡约的羌人土著文化,还包括世界闻名的乐都柳湾彩陶、大通舞蹈彩陶盆和贵南尕马台青铜镜……考古学家慨叹说青海的文物流成了河,正是这些史前遗产完美地串起了青海从蛮荒到青铜文明的全景文化遗存,一本多民族发展的实证史书。

  位于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后子河乡上孙家寨墓地,1959年3月被省政府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青海省为数不多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73~1980年省考古队先后共清理出马家窑类型墓葬21座,齐家文化墓葬2座,辛店文化墓葬12座,卡约文化墓葬1077座,汉晋时期墓葬182座,元代墓葬1座,共1296座。难以想象在面积不大的区域内竟积聚了从蛮荒到元代的不同时期的墓葬。

  上孙家寨墓葬中出土了几件重要文物:一是舞蹈纹彩陶盆。作为国宝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陶器内壁内壁饰二组人物手拉手的舞蹈纹图案。舞蹈纹共分三组,每组有舞蹈者五人,手拉着手,踏歌而舞,面向一致。人物头饰与下部饰物分别向左右两边飘起,增添了舞蹈的动感。彩陶盆为研究马家窑文化和我国原始社会音乐、舞蹈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二是做过开颅术的头盖骨。这个切口遗留在一位3000年前的中年男子的头骨上,开孔几乎横贯整个脑颅,开口的创缘已钝化并伴有发育程度不等的再生骨赘。这说明手术成功,手术后该男子依然存活了一段时日。开颅术是一项技术难度大、危险性高的外科手术,即使在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要实施开颅手术也非易事。三是“汉匈奴归义亲汉长”铜印。印长2厘米,宽3厘米,高3厘米。印纽是一只栩栩如生、卧姿优美的骆驼。这件罕见的珍品,证明了当时北方的匈奴与中原汉族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在全国来说,各地出土的匈奴印较多,但是它是我省考古工作者到目前为止发掘的惟一的一枚。四是汉代木简。多数残断,共240段。完整者长25厘米,宽1厘米,厚0.2厘米。墨书隶体,清晰可辨,字体流利俊秀,每简30∽40字不等。内容为当时的兵法、军法军令,包括《孙子兵法》佚文,并附有目录。研究者认定,这是当时军事人员必读的军事知识的抄录本,是研究汉代军事情况的珍贵实物资料。五是匈奴银壶。银壶为单环耳,器表镀金,器腹有一周环状纹饰,其上捶出忍冬花瓣和葡萄形图案,具有浓厚的古代安息(波斯)风格。匈奴族及其别部曾长期活跃于祁连山以北的广大地区,其地正是中西交通冲要之地。他们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得到这件银壶并不奇怪。这件银壶在中西交通、经济文化交流研究中的重要价值也是不言而喻的。

  过去人们通常认为,早在四千年前,中原文化就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和王朝国家,青海、甘肃、宁夏一带是相对落后、文明未开的地区,而分布广泛的史前遗址纠正了这一错误认识。或许许多中原人还在茹毛饮血的时候,生活在高原的青海人已经过上了富足的日子。

  古书《西王母传》“王母所居宫阙,昆仑之圃,阆风之苑,有城千里,玉楼十二。”这不是臆断,人类文明的伟大,往往通过神话折射出历史的真相。

  让我们在走进另一个大型遗址,位于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官亭镇的喇家遗址。这是目前中国惟一的灾难遗址,它十分难得地保留了史前古地震、古洪水等多重灾变遗迹,揭示出了四千多年前因地震、洪水接踵而至把“喇家村落”彻底摧毁的过程,直观地再现了当时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

  在遗址中,无论是窑洞式的聚落形态、特殊的地面建筑、聚落外围的宽大壕沟、区域中心的广场和祭坛,还是礼仪用的玉器、巨大的石磬、精美的彩陶和漆器、成组合的生活陶器、房址里的壁炉等等,都有力地证明了这是一处新石器时代的巨大聚落,在当时已经进入初期文明阶段,或者已经出现了王权或其雏形。

  喇家不仅是一个遥远的城邦古国,更是当时的西部的权力中心。专家曾对4000年前喇家地震、洪水等灾难痕迹研究后提出,喇家就是中国治水英雄大禹的故里,禹导积石,创造了最早的水利文明。

  至于中华文明在后来为什么没有在这里得到进一步发展,或许有许多原因,但我认为,正是自然环境和人类需求的增长,而洪水恰至,文明产生了物理上的溢出效益,青海人与他们创造的文明一起,顺流而下,从此流向了东方,成就了东方文明。(四)(王伟章)


Google
 
上一篇:青海建省
下一篇:魏晋羽觞 河湟雅事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1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3]
 · 北京大观园 [3623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0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4月20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69.92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