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舞(直溪巨龙)扩展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2日 共浏览145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龙舞 扩展(直溪巨龙),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舞蹈类项目。直溪巨村舞龙起源于元末明初,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相传,明朝开国功臣刘基(刘伯温)在巨村坐塾馆任教时,曾潜心研究天象地理,为辅佐明太祖逐破折风水,指点百姓在村前挖河造桥。为求太平盛世便指点巨村人兴起“龙会”,用舞龙娱神娱人,以保一方平安,风调雨顺,此后代代传延。明初,巨村舞龙曾晋京入宫,明太祖朱元璋看表演后龙颜大悦,钦赐御笔“巨龙巨也”。 因源于巨村,且龙身大而特长,故又称巨龙。 巨村舞龙初时是以稻草为材料扎制而成,长约15米至30米左右,由7、8人或近20个人舞动。此后数百年间制作工艺不断发展,在清末逐步改为以竹篾扎制,骨架外裹以龙鳞状的布皮和灯饰作为制作材料。龙身也逐步增长,现在所舞的巨龙每节为2米,最长的龙身有100节,全长有200多米,需100多人协同表演。舞得活、舞得圆、神态真、套路多、速度快,是巨村舞龙的主要艺术特征。 巨村舞龙整场表演由“游龙”“串八卦阵”“翻小花”“翻大花”、“舞三步”“跪舞”“坐舞”“过仙桥”“罗汉盘龙”和“长龙翻身”等18道程序组成,通过跳、钻、游、叠、戏、盘等基本套路和串阵、翻花等过渡动作,表现蛟龙腾渊的威武身影和风采。
|
|
|
上一篇:茅山号子
|
下一篇:跳马伕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