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海戏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2日 共浏览133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淮海戏(连云港),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传统戏剧类项目。 淮海戏是江苏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流行于连云港市、淮安市、宿迁市及徐州市、盐城市部分县区。淮海戏的形成,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相传清代乾隆年间,海州(今连云港市)一带流行由秧歌号子发展而来的【太平歌】和猎户所唱的【猎户腔】,有邱、葛、杨(一说张)三人将其加工润色为【怡心调】和【拉魂腔】,并以此来演唱农村生活和民间故事。后邱去淮北,葛去山东,杨留在海州,他们各自吸收了当地民歌和语言的特色,遂形成泗州戏、柳琴戏和淮海戏。 淮海戏音乐唱腔丰富多彩,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女腔以【好风光】为基本腔,以【二泛子】等为辅助唱腔;男腔以【东方调】为基本腔,以【金风调】等为辅助唱腔。唱腔的特点是乐句的尾腔突然翻高八度且耍腔,具有拉人魂魄的艺术魅力。淮海戏的传统剧目有“三十二大本,六十四单出”之说,其中《皮秀英四告》《三拜堂》《催租》等久演不衰,在苏北地区几乎家喻户晓。淮海戏的一些表演身段明显脱胎于苏北农村的实际生活,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
|
|
|
上一篇:锡剧
|
下一篇:扬州弹词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