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文旅中国 >>文旅陕西

宝鸡社火脸谱的历史渊源
  发表日期:2022年5月21日  共浏览140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根据史料记载及学者研究,社火脸谱是从古代“假面”、“涂脸”发展而来的,堪称我国最古老的脸谱之一。它不仅与远古时期的图腾崇拜、原始歌舞有着很深的关系,也与我国古代民间的祭祀活动密不可分。远古时期,图腾崇拜,在我国经历了极为漫长的历史过程,原始社会的人们,把本氏族的图腾标志雕刻在石壁、木柱或刺在身上,画在脸上,有的还制成面具,每逢祭祀的时节,人们在身上绘有图腾图案或戴上图腾面具,边击打着劳动工具,边跳着模拟图腾物的舞蹈,狂呼狂舞,祈望所崇拜的图腾能给予他们一种神奇的力量。而《诗经?大雅?云汉》有“祀年孔夙、方社不莫”;《礼记?礼运》有“祀社与国,所以列地利也”;“礼行与社,而百货可极也”之记载,这说明在人类初期,为了祈求生存及期盼种植谷物粮食的丰收,很早便出现了祭祀社神土地的活动,也就是祭社的开端。以后,又出现了祭火活动,古人认为土生万物,烟火通天,故祭祖祭天祭社都要点火。《论衡》又述:“炎帝作火,死而后社神”。如此,就从祭社到祭火产生了——“社火”这一古老而又丰富多彩、热闹非凡的民间民俗活动。

    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文化的发祥之地。因此,宝鸡社火脸谱,是在漫长的历史演绎和传统的民俗文化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古老的民间造型艺术。它不仅有周文化“大傩”涂脸的遗痕,而且,从殷商青铜器上的饕餮、夔龙、夔凤等图案来看,也不乏商代遗风。

    宝鸡社火脸谱,造型粗犷,纹样稚拙,色彩浓烈。呈现出既简练单纯,又复杂细腻;既对比强烈,又和谐统一的民间艺术特点。不但具有浓烈的节日喜庆和自娱特性,更重要的是广大劳动人民对它寄托着无限深情,希望用它来驱邪镇宅,祈求五谷丰登,安泰吉祥。

    宝鸡社火脸谱,历史悠久,古朴神秘,是宝鸡陈仓大地上一朵绚丽的民间艺术奇葩,也是我国珍贵的民族文化瑰宝。

Google
 
上一篇:陕北说书的基本内容
下一篇:宝鸡社火脸谱的主要价值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27.34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