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塔位于广宁城内东北隅,因塔后有明清时期所建的崇兴寺,故而称“崇兴寺双塔”。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双塔东西相对,相距43米,形制结构基本相同,均为砖筑八角十三层实心密檐式。东塔高44.46,西塔高42.63米。塔座上砖雕斗拱、曲水万字栏板和仰覆莲等。每角刻一力士,作负重状。塔身每面中央都有佛龛,中雕坐佛,龛外两旁各雕立一胁侍,上有宝盖、飞天等。底层塔檐下有砖雕斗拱,为双抄五铺作计心造,以上各层均用砖砌迭涩出檐,逐渐内收。塔顶上有莲座、宝瓶及刹杆、宝珠。塔顶宝瓶南部镶嵌有重修碑一甬。西塔镶嵌有明代重修碑一甬,上有李成梁、李如梅等字。该塔建筑精美,雕刻精细,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考双塔的建筑年代,史无明确记载,其说不一,旧有几种说法。一种根据《北镇县志》所载:“双塔,城内东北隅,有双塔对峙,高十余丈,塔角缀有风铃,铃多下坠,经人拾得,见有唐时年号,据此为唐代所建无疑”的唐建之说;一种认为双塔的由来,应是显州建显陵和乾州建乾陵时的舍利塔,是当时的皇帝、皇后和公主为奉祀辽太子耶律倍和皇帝耶律贤而建的塔;一种认为是天祚帝即位次日,改元乾统。随之为其祖母及文浚昭雪……,命耶律阿思在显州奉先军为文大孝顺至皇帝耶律浚、母贞顺皇后肖佾造建昭陵,并建万古千秋极乐净土福德智慧双塔;一种认为是金代所建。其次民间还有一种为辽代两个太后所建的传说。这几种说法多为附会和传说。根据塔的造型风格、建筑结构、砖雕技法及细部装饰等考证,为辽代晚期所建,即辽道宗或天祚帝时期。
据《重修崇兴寺塔记》载,双塔于元皇庆、明嘉靖及万历年间曾进行大规模维修,更换了部分飞天及胁侍雕像。清光绪年间加固了塔基。1998年对崇兴寺东塔进行了大修。双塔作为辽代双塔并立的建筑格局是很少见的,因此深圳锦秀中国园中,把双塔作为东北古代唯一重要文物标志性建筑进行展览,说明了它的历史及艺术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