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瑶族服饰,是粤北地区过山瑶服饰的典型代表之一,其历史起源与瑶族始祖盘瓠的族源传说一脉相连,屈大均《广东新语》中称“盘瓠毛五彩,故今徒衣服斑斓”。如今,乳源过山瑶以居山岭地不同而有东边、西边两瑶之分,其中居于东边柳坑、游溪、东坪、必背一带的瑶族服饰仍保留了传统瑶族服饰的主体特征。
以东边瑶为主体的乳源瑶族服饰,男装以短衣(卡衫)、长衣、宽大中长裤或长裤组成;服饰由头帕、刺绣方形图案、衣领花边、绣花腰带、脚绑。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铜钱、腰短刀等,古时有弓弩。而祭祖师爷服饰男装中的特殊类型,是用于瑶族祭祀、做法事仪式主师爷的专用服装,必须是经过瑶族取法名、度身洗礼、祭拜等仪式,并有过几次参加主事类似仪式的“塞玛”才能绣制缝制。祭祖师爷服包括对礼帽,帽上有图案,帽边用珠子或线球装饰,帽后面有两条飘带,飘带尾端各系三个铃铛或铜钱。花衣上前后和日常生活装的刺绣图纹装饰一样,肩上披两条白色绣花头帕,身穿绣花裙。属百摺裙套白色裙腰或十二条状绣花铜钱腰带,裙脚绣有梧桐花,松果花、八角花、龙形纹、鹿形纹等。
女装包括长衣、内裙(百褶裙)、护衣、围裙等;服饰由头饰、围裙、腰带、脚绑、大方巾等刺绣饰品。佩有三角耳环、手镯、金银钗、铜钱、铜扣、银扣、珠子等;刺绣品用红、黄、绿、青、白五种颜色,多以红黄绿为主色调。除日常服饰外,女装还区分为未婚少女装、已婚妇女装、嫁装和师娘、歌嬷服等。女装注重头部装饰和腰部以下的装饰,头饰有未婚和已婚之别,而腰饰的穿戴条理则可体现生活状况,脚绑是瑶族妇女适应大山生活,用以防蚊虫、蛇、草、刺等。此外,乳源瑶族服饰中的童装主要表现在儿童帽和上衣的标志,且多以铃铛、铜钱等信物代表吉祥、辟邪等寓意,以祈求神灵保佑,祷告新生命健康成长。
乳源瑶族服饰的历史悠久,集瑶族刺绣等传统工艺于一体,从款式到装饰、色彩、纹样等,无不蕴藏着瑶族的历史文化与民族风情,是过山瑶先民历史沧桑的物质载体。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民众审美观念的转变,传统乳源瑶族服饰也面临着传承与发展的困境,乳源西边瑶的许多服饰已逐渐失去其民族的传统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