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山西省 >>山西综合旅游信息

山西大院文化:王家大院
  发表日期:2009年12月3日  共浏览589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去山西旅游,最想看她的晋商文化,以及晋商的建筑。在山西,千年历史以上的祠堂、寺庙随处可见。山西的民居也别有特色,乔家大院因“大红灯笼”而著名,而规模最大的院落则要数王家大院了,无论从建筑面积(乔家大院占地8724.8平方米;王家大院面积达19800平方米)、建筑年代、院落、房屋数量上,王家大院都明显的要强过乔家大院。在山西素有“王家归来不看院”一说。故有民居中的故宫之誉。

王家大院,灵石县历史上“四大家族”之一的静升王家,为太原王氏后裔。留于当今的王家大院先后建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1997年8月18日以“中国民居艺术馆”正式开放搞家崖建筑群,有院落26座,房屋218间,面积11728平方米。1998年8月18日以“王氏博物馆”正式开放的红门堡建筑群,建于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有院落28座,呈“王”字型布局,房屋540间。
王家大院建在一处山坡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层楼叠院,鳞次栉比,气魄庞伟。它由东、西两个相对独立的院落组成,分别叫做东堡院和西堡院。最初建成的是西堡院,又叫红门堡;后来由于人丁兴旺,在东侧又建成了一个略小的院落,亦称高家崖,主要用于待客议事。两个院子通过一座约30 米长的“天桥”连接,之所以称“天桥”,是因为下面是20多米深的山沟!假如从空中看西堡院,会发现它呈“王”字型布局,可见这王家当时颇具权势
王家在当地历史上号称“四大家族”之一,因位于静升县,故称静升王家。王家始于元皇庆年间(1312年),一位叫王石的年轻人迁至静升,即是静升王氏始祖。这王石以卖豆腐为生,为人忠厚,做生意货真价实,渐有积蓄。然数世之后方有人读书。此后王家经营当铺开始发迹,至十三世时已是明末清初,才成为静升首户。十四世的王谦受、王谦和五兄弟脑筋灵活,经商贩卖盐粮绸缎杂货骡马。以后贸易由晋至蒙,行商坐贾,通过为官家购粮草又打通了黑红两道,官商联手一发不可收拾。康乾嘉年间为静升王氏鼎盛时代。王家人通过科考、捐保、因袭等途径获五品至二品官。
12人,授、封、赠各种大夫达42人之多,获康熙御赐龙头拐杖、乾隆御赐黄马褂、银牌等。王家人去世,包括太子太保刘墉(刘罗锅)等一批高官赋诗文吊唁,郑板桥等名流亦为其题写过匾额。但这王家究竟不是读书人家,官都是花钱买的,注定不能长久。自十五世开始,王家人便好吃懒做,大肆挥霍,据说连地上的银子都懒得弯腰拣起,从此开始没落,到了十八世终沦为街头乞丐。

王家虽然没落了,幸好这座大院被保留了下来。大院集中了山西的民居建筑特点,其主要特色是工艺精湛的“三雕”——石雕、砖雕、木雕。石雕多在桥墩、门墩以及梁柱的石基处,仅承载栋梁的柱础石就分为灯笼形、圆鼓形、六角形、宝瓶形等十余种;此外还有柱顶石、门枕石、抱鼓石、栏板、望柱、过门石、上马石、石狮等。这些石雕工艺精细,立体感强,内容多为历史故事或含喻意的图案,让人玩味不尽。其中有一块墙基石雕《唐夫人乳姑奉亲》,内容是:因老人年迈不能吃饭,唐夫人用自己乳汁供养婆婆,并让仆人用拨浪鼓把尚未断奶的儿子引开,画面十分传神。大院的砖雕多见于照壁、烟囱、屋脊、兽脊、檐瓦、门楣、女儿墙等处,内容多为四季花卉、吉祥禽鸟和道家人物。如红门堡迎门处的东西两侧大型砖雕照壁,画面均为8平方米多,一绘鹿鸣,一绘鹤唳,鹿鹤取“六合”偕音,寓意天下春光共浴,国泰民安。品味大院各处建筑砖雕,无论题字还是绘画,内容皆与居者身份相符,刀工手法细腻,人物、动物神情惟妙惟肖。王家大院的木雕随处可见,穿廊里的翼拱、挂落、枋心、雀替、抱头梁、穿插枋等处皆有精雕细刻的图案,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它的窗棂,木雕窗棂设计构思巧妙,仰视和俯视会呈现不同的图案,真是令人拍案叫绝。当然我是外行看热闹而已,对于雕刻艺术及风格流派就一窍不通了。
 


Google
 
上一篇:山西王家大院
下一篇:中国千年古祠:晋祠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32]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09]
 · 北京大观园 [3624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1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3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75.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