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读书思考,看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7日  共浏览167 次   出处:北京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的主体是儒家文化,广大人民群众能够克服困难,孜孜不倦地努力工作,可以说是儒家文化长期熏陶的结果。下面就给大家推荐几本文化类书籍,这其中既有传统,又有传统对现代的促进及反思,值得我们静心探究。


传统十论

作者:秦晖

本书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对传统社会与文化插入栏目框本身的结构性研究。作者不满于过去流行的“租佃神话”和“宗族神话”,主张在社会-经济分析与思想-文化分析的综合与融会中把握传统时代真正具有规定性的那些规则,跳出“反儒”与“尊儒”对峙的传统观之争,在社会结构上摆脱大共同体本位的传统桎梏而走向公民社会,在文化-象征符号体系中主张“西儒会融,解构法道互补”,以穷则兼济天下、达则独善其身的人格资源与民主宪政、人权保障的现代制度安排来消除那种专制制度下强权-犬儒互补的人格弊病。

三礼通论

作者:钱玄

一切制度的消亡都会逐步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这套丛书还有 《两宋财政史》,《中国新石器研究》,《中国外丹黄白法考》,《中国民间目连文化》,《殷墟甲骨分期研究》 等。

妆匣遗珍

作者:杭海

银饰是明清至民国时期中国妇女最常用的饰物之一,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民国以后,随着生活方式的激变及女性妆饰的日渐西化,城市妇女不再佩戴传统银饰,但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佩戴银饰的旧谷仍然遗存于中国的乡村生活之中。近年来,随着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中国乡村的自然及人文环境已发生了剧烈的改变,传统的习俗日渐淡化,甚至濒临消亡。

中华文明的核心价值

作者:陈来

传统价值观与国学是目前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问题,既是学术讨论的议题,亦是民众关注甚至投入热情的话题。本书作者是著名哲学家,又身兼多种社会职务,多次应相关部门及国内外高校之邀对这两个问题进行座谈、演讲,书中多篇文字均经此形成,故全书内容既有学术性,又有针对性;文辞既重准确性,亦不乏通俗性。


中国传统相声大全(全五卷)

作者:刘英男 主编

相声艺术自清末流传到今,历传十余代弟子,人才辈出,传统相声以积累丰富著称,其中颇多相声名家的精彩之作。该书是多年来对传统相声搜集、采录、辑佚而成的专汇。由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华说唱艺术研究中心编委会编辑,主编为刘英男,副主编为贾德臣。《中国传统相声大全》二万多万字,分为五卷,每卷均按传统相声中的单口、八大棍儿、对口、群口各编排一部分,更容纳了相声家族中太平歌词、滑稽双簧和开场小唱的部分传本。

Google
 
上一篇:知古今风俗,懂历史文化
下一篇:千年文化传承,穿越岁月大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6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53]
 · 北京大观园 [3658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1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29日 星期一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992.18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