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留住建筑文化记忆,感悟人文色彩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7日  共浏览170 次   出处:北京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建筑穿越了千年时空,是凝聚了历史与文化的艺术品,它们犹如画般具有极强的意境之美,值得探寻和研究。今天推荐的这几本有关中国建筑文化的书籍,能让您尽情领略中国古建筑之美。


中国村镇建筑文化

作者:李百浩/万艳华

本书从建筑文化学到建筑思想的渊源、流变,从建筑的词源到典辛制度的考录,从墓葬建筑到园林,从史前的聚落形态到历代城市的演变,从创作理论到形制的源流,从装饰艺术到小品的文化观,从建筑的外部空间构成到环境生态观,从历代名作、名匠到军事、桥梁建筑艺术莫不包罗并列、几乎各专著本身即具有新创性。

满族建筑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作者:陈伯超

本书主要介绍了满族民居概述,满族居民的历史演变及其特点,满族建筑高台之差异,清代王府建筑的规制和特点,清代满城考等内容。满族建筑是中国建筑历史中独成体系的民族建筑系统,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色彩,值得探寻和研究。

留住我国建筑文化的记忆

作者:郑孝燮

正如文题所述,本书是我国著名古建筑保护专家、城市规划专家郑孝燮先生几十年来在建筑文化、文物保护和研究工作方面所做工作的总结。 郑孝燮先生长期致力于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的实践、教育和科学研究。在研究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历史和理论、保护城市历史风貌和文化古迹等方面有很高的造诣;对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倡建及其规划和建设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本书从他身为全国政协委员为文物保护工作所做的努力、对保护建筑文化的先驱者的缅怀、对北京古都保护问题的研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建筑文化建筑历史的探索等方面将郑老多年来的文章汇编成集,一方面留下了保护建筑历史、城市风貌的记忆,一方面也浓缩了我国保护历史名称、文物古迹的历程。

汉传佛寺建筑文化

作者:零落尘

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介绍佛寺的建筑(含园林)及其文化。《汉传佛寺建筑文化》作者在这方面下了很大的工夫。他不仅详尽地介绍了寺院的内容,还结合实例介绍了佛寺建筑的布局特点。尤其对寺院中轴线的建筑如山门、钟鼓楼、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藏经阁(楼)等建筑单体及其供奉的佛像做了详细的介绍,对中轴线两侧的配殿以及方丈院、戒坛、罗汉堂、寺塔、经幢等佛教寺院的重要组成要素以及它们的内涵也作了详细说明。为使读者对这些建筑的文化内涵更加了解,作者还选取了大量图片资料加以诠释。这对一般读者了解佛寺建筑文化,有更为直接的帮助。


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审美欣赏

作者:王小回

本书有点有面,以建筑为点旁及其他艺术门类;有纵有横,纵向把各个历史年代的建筑以艺术风格传承串联起来,横向把各种建筑归类;综合性与系统性、广泛性与概括性、知识性与趣味性、专业性与通俗性相结合,力图从中梳理出一个内在的线索,在介绍知识的同时兼顾内在的素质培养。此书的出版可为当下的社会提供一些审美和文化方面的帮助,并能激发人们对此一方面的兴趣。

Google
 
上一篇:北京民俗博物馆里的纺织绣品与荷包:可爱又实用
下一篇:了解经典建筑,体会文化艺术的瑰宝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5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45]
 · 北京大观园 [36574]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05]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24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82.81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