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听一段京韵大鼓,感受曲艺的优雅
  发表日期:2022年3月27日  共浏览170 次   出处:北京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京韵大鼓,曲调悠扬,旋律优美,是北京地区代表性的曲艺类非遗项目。

京韵大鼓的诞生

京韵大鼓由河北省沧州、河间一带流行的木板大鼓发展而来,形成于京津两地。


河北木板大鼓传入天津、北京后,刘宝全改以北京的语音声调来吐字发音,吸收石韵书、马头调和京剧的一些唱法,创制新腔,专唱短篇曲目,称京韵大鼓,属于鼓词类曲艺音乐。

京韵大鼓的特点

京韵大鼓唱词的基本句式是七字句,每篇唱词约一百四五十句左右。京韵大鼓的表演形式是一人站唱。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主要伴奏一般为三人,所操乐器为大三弦、四胡、琵琶,有时佐以低胡。

北京市首批非遗

2006年,京韵大鼓的前身“木板大鼓”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一年,京韵大鼓成为北京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杰出的艺术家——刘派创始人刘宝全

在木板大鼓发展、演变成为京韵大鼓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一批杰出的艺人,其中最负盛名的当属“刘派”唱腔的创始人——刘宝全。刘宝全幼年随父亲在天津学木板大鼓,先后拜名家宋玉昆、胡金堂、霍明亮为师,18岁开始在北京的庙会、堂会等场所登台演唱。他入乡随俗,说京白、唱京韵,讲究韵白的语气、韵味,逐渐形成了“说中有唱,唱中有说”“说即是唱,唱即是说”“似说似唱”的演唱风格。刘宝全借鉴各种戏曲唱腔,同时善于创立新腔,还擅长运用眼神、面部表情和形体动作,形成了一套适合说唱艺术的表演技巧。他既擅长表演《三国》《水浒》等气势恢宏的长篇书目,又善于表演《大西厢》等抒情性的曲目,其代表作有《长坂坡》《华容道》《单刀会》《乌龙院》《闹江州》等。

20世纪初,刘宝全享誉曲坛,当时被称为“鼓界大王”,此后艺人大多宗师“刘派”,成为京韵大鼓的主要流派。

骆派创始人——骆玉笙

20世纪40年代,出现了“骆派”这一女子唱腔流派,因此独树一帜。“骆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是骆玉笙,艺名“小彩舞”,她自幼跟着养父母漂泊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4岁起开始与养父一同演出杂耍。骆玉笙幼年学唱过京剧老生,以后又改学京韵大鼓,17岁正式演唱,最初宗师刘宝全,又集白云鹏和白凤鸣之长,逐渐形成“骆派”。她的演唱特点是音域宽广,音质醇厚,韵味浓郁,善于抒情,尤其以激越、挺拔的“嘎调”最为动人,被观众誉为“金嗓歌王”,其代表作有《剑阁闻铃》《子期听琴》《丑末寅初》《大西厢》等。

Google
 
上一篇:走进北京孔庙
下一篇:这种旋律,就能让你想到北京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69]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57]
 · 北京大观园 [3658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5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10月1日 星期三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746.09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