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国内目的地 >>云南省 >>云南综合旅游信息

南甸宣抚司署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27日  共浏览427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编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从腾冲出发,沿着当年史迪威公路的路线,翻过崎岖的山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和湍急的溪流,我们来到了位于德宏州境内的梁河县。说起梁河,可能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很认识,但是,只要提起民间乐器葫芦丝和用葫芦丝吹奏的《月光下的凤尾竹》这首曲子,大家一定会有比较深刻的印象。对了,梁河县就是民间乐器葫芦丝的故乡。
其实,除了葫芦丝外,梁河县还有一处不得不提到的人文景观,这就是始建于清代咸丰元年的南甸宣抚司署。因此,在梁河县真正有些名气的,就是葫芦丝和南甸宣抚司署。据历史资料介绍,明洪武十五年,在南京应天府奉差的上元龚姓人士,被朝廷委以百夫长随军出征。因勇猛顽强剿杀蛮夷有功,后被升迁为腾越千夫长驻守南甸,朝庭恩赐刀姓,余荫繁衍二十七代有余,官至宣抚司。既然为朝廷官员,必然要有显示皇权威仪的高墙衙门,这座宣抚司署便是近三代世袭土司修建的南甸衙署。

衙署始建于清朝元年(1851年),落成于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整栋建筑气魄磅礴,威严厉穆,中轴分明,对称布局,占地面积达到了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七千余平方米。四进院落,院院相连,依山修建,层层递进,既有皇仪威权之霸气,又有宁静幽深之雅风,让人不禁感叹过去封建王朝等级威严,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建筑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特殊是衙署还有十个旁院,四十七栋建筑,一百四十九间房屋,分别是衙署各级官员人等办公理事居住的场所。衙署建筑群外,还有一些附属耳房,这些便是佛堂花厅、粮库马厩、戏楼茶廊、械所监狱等,尽管当年的威严雄风已随着岁月流逝而褪尽,但从残存的遗址规模看,这里当年不啻是南甸地区的政治经济社会中央。

衙署的建筑形制也很有特点,每一进院落,都是四水归一的四合院形制,土木结构,青瓦屋顶,雕梁画栋,环廊绕墙,古木参天,花卉吐香,让人产生一种悠远文化和沧桑历史的感觉。特殊是院落的用材是非常考究的,应和了中国深奥的寓意文化。正殿用的是栗木,左厢房用的是椿木,右厢房用的是楸木,将其全部联系起来讲就是正立春秋的意思,寓意家业兴旺,事业发达,隆恩浩荡,世代繁荣。这种非常中国化的引申寓意方法,反映出中国社会虔诚的祈祷心理和朴素的敬崇思想。

正殿的房檐和门檐的上方,分别高悬着两块红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南极冠冕”和“卫我边陲”字样。在议事厅的房檐和门檐上方,也是悬挂着两块黑底金字的匾额,上面分别书写着“南天一柱”和“守镇边陲”的字样。在会客厅的门檐上,就只悬挂着一块红底金字的匾额,上面书写着“德馨边围”的字样。从这些我们不难看出,滇西边陲自古多战事硝烟,朝廷不惜从内地派兵驻守边陲,而且封侯赐姓,赏地放佃,携妻带口,驻守时间之长,衍生子嗣之多,足见维护大明政权稳固和中华河山统一的决心。

八月的滇西,阳光明媚,绿树葳蕤。站在具有百余年沧桑历史的南甸宣抚司署旧址前,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我仿佛看到当年南疆硝烟四起,战火燃烧的场面,藤盔甲胃,刀光剑影,箭簇横飞,血水四溅,杀声震天,哀声遍地。一道道边陲告急的奏章,快马飞驰京城。一道道御敌卫疆的朱批,急调将军披甲出征。一道道官军驰援的圣旨,惊起了滇西半天烟尘滚滚。岁月流逝,风雨砥砺。华夏民族文明的生活态度和进步的生活方式,化解了昔日蛮夷愚昧的猜忌疑虑,黄河流域深厚的文化底蕴释放出河山统一的浓浓善意,五彩祥云又重新高挂在南疆湛蓝的天上。
衙署前的凛然石狮,已经被沧桑时光洗尽了威颜,留下了模糊深沉的面容。院庭里的婆沙桫椤,见证了朝代更替的兴衰荣华,如今显得更加郁郁葱葱。一个威严的朝代徐徐失去了辉煌,一个清丽的国家又慢慢开始走向强大,一种文化就是这样沉淀和融汇,一种精神就是这样凝炼和提升。历史就是这样反复地演绎着轮回规律,社会就是这样在艰难中崎岖地前进。

从容貌上看,傣族民间艺术葫芦丝传承人杜德光的岁数不算很大,但他吹奏出来的曲调却是那样的清澈优美婉转动人,我们都被他的曲调深深打动和吸引。杜德光的家就住在梁河县勐养镇蚌村,他说,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的父亲,都是制作和演奏葫芦丝的,在猛养甚至梁河这一带,他家的葫芦丝音质最纯正,音域最宽广。他父亲制作的葫芦丝被中国最高音乐殿堂——中央音乐学院所收藏,就是那曲脍炙人口的《月光下的凤尾竹》,里面一些民族音乐元素,就是他父亲的父亲的父亲提供的素材。傣族人喜好音乐,也兴趣用民间乐器表达那种对幸福生活无限眷念的深沉情感。

现在,杜德光在南甸宣抚司署旧址旁边,租用了一间房屋,专门带徒传技,传授葫芦丝的制作和吹奏。可不是,刚才我们在宣抚司署里感受这历史,耳边却不时传来一阵阵葫芦丝悦耳的声音,原来是他带着一群刚上小学的孩童,在浓密的树荫下,看着乐谱学吹葫芦丝。南甸宣抚司署是为抵御外敌所建,葫芦丝是为了颂扬幸福生活所制,本来这两者没有任何联系,可是,杜德光却在这里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让我们发出无限的感触和联想。音乐的优美融化了战役的硝烟,民族的和谐增进了国家的统一。南甸宣抚司署,昔日的土司衙署,已经升华出崭新的文化内涵,绽放出鲜活生命的艺术魅力。


Google
 
上一篇:昆明大观楼联赏析
下一篇:云南金殿旅游风景区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6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76]
 · 北京大观园 [36503]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41]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8月17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76.172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