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魅力北京

大悲寺忆往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共浏览214 次   出处:来源: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大悲寺位于翠微山半山腰,为西山八大处第四处。1957年10月28日,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寺创建于辽金时期,明代称隐寂寺。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增建大悲阁。清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重修后,易名大悲寺。乾隆六十年(1795年),再度重修。早在乾隆十二年(1747年),乾隆帝曾到大悲寺,即兴赋诗曰:

林麓忽开处,居然见上方。
松风吹袂冷,山果落茶香。
替戾铃声静,逶迤鸟道长。
停鞭一回首,雾霭已苍茫。

大悲寺坐西朝东(偏南40°),山门殿前旧有建于明嘉靖年间二柱三楼歇山顶木牌楼一座,牌楼石额题“慈云迭嶂”四字。有抱柱联,联语:“远水近山澄雾色,清风明月净禅心。”牌楼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塌毁。山门殿前有古楸两株树干粗壮,枝繁叶茂。

大悲寺山门殿面阔三间,硬山正脊灰筒瓦顶,檐下丹青彩绘,形制古朴。殿脊上饰“龙凤呈祥”图案砖雕,制作精细,栩栩如生。檐下嵌汉白玉寺额“敕建大悲寺”,系康熙帝御笔。汉白玉券门上有白象、雄狮等浮雕,左右对称,精美异常。两侧有石雕棱花窗,古色古香。山门殿两侧各有一座正脊门楼,建造十分精良。山门殿内四大天王分列左右,威风凛凛;正中有弥勒佛坐像,笑口常开。后有木雕韦陀像,高1.1米,立在须弥座上。

过山门殿,青石阶十数级,阶旁有古篁两池,青翠清秀;传为明代物。南侧竹丛前立有乾隆六十年(1795年)《重修翠微山大悲寺记》碑。

二进院正殿为如来殿,硬山正脊,面阔三间。旧时,檐下悬康熙帝御书额,久已不存。殿脊上饰“龙凤呈祥”图案砖雕,鸱吻雕刻异常精美。如来殿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像,两旁是阿难、迦叶二弟子像;两侧分列十八罗汉塑像,举世无双;传为元代著名雕塑家刘元之佳作。十八罗汉塑像系檀香木末掺细沙塑制而成,罗汉面相为“胡貌梵像”,姿态各异,栩栩如生;至今香气犹存。

“文化大革命”初期,“红卫兵”到西山八大处“破四旧”,神像被打碎、石碑被拉到、经书被焚毁……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北京市文物工作队火速赶来,在八大处公园一位老职工带领下直奔大悲寺,把十八罗汉“请”上卡车,连夜护送到广化寺藏经楼。1978年,八大处公园管理处历经坎坷,把十八罗汉“请”回了大悲寺。

在如来殿前悬挂一口铜钟,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通高1.25米,口径0.82米。钟口沿处有残缺一处。蒲牢钟钮。钟肩饰莲瓣一周16片,钟腰以两细夹一粗3道凸弦纹分钟体为上下两部分,各有4区。上部蒲牢腰对应供牌处铸有“大明万历二十八年岁次庚子十一月御制”17字款。八耳波状口,平均分布4枚撞击钟月。

图片

如来殿

图片

大悲阁

三进院正殿为药师佛殿,硬山正脊,面阔五间,两边耳殿各三间,建造精良。药师佛殿檐下悬“悲源海”匾额,有抱柱联,联语:

不动道场,东方成坵墟;
琉璃世界,西方现弥陀。
殿门两侧旧有对联,联语:
云鹤摩天多奇翼;
苍松拂地来清音。

药师佛殿原供奉木雕药师琉璃光佛,十分古朴;药师佛殿现供奉1978年重塑观音像一尊。殿前现有雄性古银杏树两株,枝繁叶茂,长势喜人;传为元代所植。

如来殿与药师佛殿两厢有配殿十八间,对称分布。南有祖师堂,檐下旧悬“法云真际”匾额,民国林长民题。北侧为塔院,现有覆钵式塔一座。

四进院正殿为大悲阁,这一院落高出前院3米许,为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增建,由泾王夫人“泾主娘娘”及司礼监太监张洪、泾府太监吴宝等40余人舍资创建。大悲阁硬山正脊,面阔五间,檐建下旧额“慈航普渡”。大悲阁正中原供奉2米多高木雕观音菩萨立像。大悲阁殿脊正面饰“凤凰吉祥”图案砖雕三幅,背面饰“二龙戏珠”图案砖雕一幅,令人称奇。

大悲寺有立于雍正二年(1724年)“礼部尚王棪撰碑”,碑载:“神京之西有环山焉,名蓝相望而起其间。翠微峰之右麓,有古寺曰大悲。慧灯禅师偕印如师入寺住持,真朴自守。壬辰(1712年)圣祖皇帝召见于畅春园之天馥斋,赐额锡金。约友萍如师饭僧于五台山。丁酉(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之夏同登清凉,装伽蓝祖师像供于秘魔崖,以衣帽散众。复于涌泉寺饭僧三载,补茸万佛寺、护国寺大殿、前石府文殊院,并系茶棚,款待朝山往来者。余与师为方外交,故特为之记云。”

图片

药师佛殿

图片

砖雕

碑中所记慧灯禅师,别号“古梅”,颇受康熙帝赏识。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被召见于畅春园。乾隆十三年(1748年)又受到乾隆帝召见。乾隆帝有《御制赠古梅诗》:

游山喜值深秋暖,过寺偶因香界回。
云岊钟声还断续,月天阙影自崔嵬。
最欣净室才方丈,恰称禅僧号古梅。
设使翠岩重著语,眉毛赢得白皑皑。

大悲寺后有一幽谷,名“四照谷”,谷中巨石嶙峋,林木茂盛。传说,康熙年间,谷中山泉清洌可口,引来两匹金骡驹每夜来山泉畅饮。有个贪心人得知以后,就连夜进谷等候,一夜见金骡驹到来,急忙抛出绳索套上一匹,不料金骡驹力大无比,竟把贪心人拖下山崖活活摔死。

大悲寺有座塔院,两株白皮松下有喇嘛式僧塔一座。

另有大悲寺铁钟,铸造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通高0.805米,口径0.55米,蒲牢钟钮。钟肩饰莲瓣一周12片。钟腰以一道凸弦纹分钟体为上下两部分,各有4区。下部蒲牢对应处左侧一区内铸有“大清康熙二十九年冬月吉日造”等铭文。八耳波状口,平均分布4枚撞击钟月。这口铁钟现在香界寺钟楼下层悬挂,保存完好。


Google
 
上一篇:京西一溜边山府(下篇)
下一篇:门头沟地理概况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35.938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