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魅力北京

永定河畔“安祖寨”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共浏览140 次   出处:来源: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安祖寨” 原先写作安祖砦,是古代京西永定河畔的一个地名,今天似乎已无踪迹,但该地名却出现在《宋史》上,而且牵扯到今北京地区三处地名的由来,这就值得重视了。寨(砦),在唐宋时期都是较大的军事重地,如瓦岗寨等,地理位置上都是或扼守关口,或处于交通要道。历史记载表明,1000多年前,今石景山一带有一个辽宋双方都非常重视的军事重镇叫安祖砦(寨)。它存在于永定河畔的出山口附近,距离那时东边的北京地区政治经济中心幽州城有三四十里地。地理形势上,安祖寨北控西山古道,西扼古永定河,是古代北京城的西部屏障。

安祖寨(砦)一名与《宋史》有关。《宋史. 宋琪传》载:端拱二年(989),宋太宗将伐幽州(今北京),召群臣各言边事,欲纳良策。吏部尚书宋琪献计曰:讨伐路途坎坷,可取道太行山麓北进。“涉涿水(今拒马河)并大房山,抵桑干河(永定河),出安祖砦,则东瞰燕城,才及一舍。” 《宋史. 宋琪传》还载宋琪上疏:“从安祖砦西北有卢师神祠,是桑干出山之口,东及幽州四十余里。赵德钧作镇之时,欲遏西冲,曾堑此水。河次半有崖岸,不可轻渡。”

上述记载是说:宋太宗要攻打北京地区,召手下大臣献计献策。大臣宋琪献计说,军队的行军路线应该是渡过今天的拒马河,占据大房山地区,然后顺着今永定河上行,在今石景山一带占领安祖砦(寨),在那里居高临下地向东看幽州城,不过才三四十里的距离。

古时的安祖砦(寨),今在何方?

三处地名与安祖寨有关

1.衙门口。辽宋时期的幽州城在哪里呢?考古情况表明:它在今北京宣武区的法源寺和海淀区白云观一线,从它的西城墙往西到今石景山地区也就三四十里的距离。那么,那时的安祖砦在今石景山一带也就顺理成章了。这一距离,与今石景山地区的衙门口最为贴近,而衙门口也在永定河畔的出山口附近。明代《京师五城坊巷胡同集》提到:沿鲁姑村(今鲁谷)经东安祖西行有林衡署。今鲁谷地区西行必经衙门口,而明代的林衡署在衙门口更西边的今首钢厂内,可证今衙门口明代叫过东安祖。李新乐先生讲过:写地名志(指《石景山区地名志》一书)时,他们到衙门口走访提到安祖寨地名时,有位老人就说“我们村就是安祖寨”,问他根据,那老人说“是我爷爷的爷爷传下来的,一直这样讲。”后来编辑人员查考资料,见明代史料上衙门口有“东安佐”一说,就分析安祖寨后来分为东西两个村子,东名东安祖在今衙门口,西名西安祖,在今永定河西岸的卧龙岗一带,明末演变为东安佐、东安庄等名。并引了民国《中国地名大辞典》的记载:“安祖寨在京兆宛平县西”作为凭据。且说该村历史上寺庙众多,“其中历史最悠久的当属安祖庙,‘祖’即宗庙,应为帝王安置祖宗牌位之所,当与安祖寨得名相关。”笔者基本同意上述分析判断。

2.卧龙岗。明代的安祖寨是在今门头沟地区的卧龙岗下的东河堰村,这是有史料可查的。明沈榜《宛署杂记》卷十八载:“茂国公墓,在县西四十五里,地名西安祖,卧龙冈下。公讳某,定远人,洪武初,起兵从征,屡立战功,历升济州卫世袭指挥佥事。子彬袭职,容貌雄伟,骑射无双,从靖难兵,所至多立奇功,历封丰城侯,世袭。已征交趾,挂征夷,将军印镇守。卒于任。上心悼之,命归其柩,追封茂国公,谥刚毅。赐墓。父子咸葬焉。”

3.北辛安。1995年11月在村西出土了两块晚唐时代的墓志。墓志记载,墓主人“殡于幽州幽都县西界卅里房仙乡新安里岗原”或“墓于幽都之西三十里新安原”。说明,晚唐时古城村一带应该叫“新安里”,古城村之古城与新安里有关,古城村就在北辛安的南面。辛安应该是新安的简化写法,而新安之“安”应源于安祖寨。因唐代墓志的‘新安’可能是‘西安’之误,与早已有之的东安(今衙门口)相对应,也可能指北辛安是从它西南面卧龙岗下的西安祖分离出来的。《元代画塑记》一书,在叙述泥塑用料时6次提到“西安祖红土”一词,说明元代的西安祖地区产一种特别适合泥塑的原料红土,它是八宝山产的红土子?还是古城村南边原来存在的巨大土阜上的土?待考。但至少说明,西安祖地区在元代人的意识中还比较重要。

我认为在时间上,三处安祖寨中当以衙门口一带出现最早,其次为卧龙岗,最晚为现在的古城、北辛安一带。

安祖寨地名的来源和变迁

根据史料的蛛丝马迹推断:安祖寨地名的来源似应经过了春秋战国以至汉代的“祖”——隋唐五代宋辽时期的安祖砦、新安里——金元明清以至于今的东安佐(东安祖)、西安祖、北辛安。

祖,战国时燕的一处猎苑,距今已有二千三百年左右,位于今石景山、古城、北辛安、模式口、八宝山、衙门口一带,是一座以宁台为中心的宫庙台观群落,规模宏伟。燕国大将乐毅在《报燕惠王书》中曾追叙云:伐齐得胜后,将所获珍器陈设于该苑的宁台、元英、磨室之中。到了汉晋,各个燕王或广阳王都在“祖”一带建立祖庙,所以汉武帝儿子燕王刘旦才葬到了这一带,老山才有了燕王陵。

但由于城市中心的逐步东移,“祖”的规模不断缩小,由城变为了砦(寨),由城市中心区演变为了军事重地。

安祖寨至少唐代以前就有。古城村西部出土的唐代墓志称所葬地为新安,是北辛安得名之源。今衙门口地区古称东安祖(佐),那么西安祖(佐)在哪里?它不能在衙门口的东边,而应在西,在今古城村西以至今北辛安一带。古城村的古城二字应指昔日的西安祖寨。另,有西安就会有东安,东安则应在今衙门口地区。有了南辛安,才有北辛安。南辛安在哪里呢?根据明代沈榜所著《宛署杂记》卷十八的记载,它应该指今门头沟地区的卧龙岗附近,那里正好在今天北辛安的西南方向,只不过那时的南新安是称为西安祖的。既有新安,必有旧安。可见安祖寨的历史很长,它的地理位置是在不断变化的。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石景山地区是古老的永定河的出山口,河道在不断变化,必然影响到地面居民点的变迁。所以,今天的衙门口、北辛安和今门头沟地区卧龙岗附近的西安祖三个地名,都应该源于安祖砦(寨)。

北辛安南面的“古城”一名必有所本,历史应该至少在明代初年,而不会是明代的末年。根据之一是“叫古城必有所本”,那个“古城”至少应该指昔日的西安祖寨。按北京城发展从西到东的规律,西安祖寨的形成应早于东安祖寨,唐代就已经废毁过。查北京史志可知,安祖寨历唐、辽、金、元,多次废毁,原居民早已四散。明代移民来古城村现址后,把村西的古寨遗址叫“古城”顺理成章。辽、金、元时期治理永定河,西安祖寨应该有军队驻扎。其北有金沟河古道,永定河主河道也会在卧龙岗受阻后,掉头向此处冲来。那时的军营,必须有简易的营寨才可保证安全,住在西安祖寨遗址是最好的选择之一。原古城村西有一道叫土龙岗的高坡子,可能就是金元时期营寨利用旧时西安祖寨的遗迹。

其二,原古城村村西的大影壁疑点颇多,它可能比村东古松的历史更悠久。大影壁原在古城村前街西口,是古城村标志之一。石砌,素面,高4米多,长约30米,面东有佛龛,可蹲进三个孩子,有传说。旧时,村民为亡故亲属接三,在影壁前焚表烧纸。按说,大影壁应在村南或村东,可是在古城村它却到了村西,极为罕见。但如果把大影壁看成原西安祖寨的原物,就好理解了。它的身后是土龙岗,也就是西安祖寨的东寨墙,说明西安祖寨是坐西朝东,符合辽金时期人们崇拜东方的观念。

其三,明代的移民以永乐年间规模最大,那时此处的安祖寨营寨遗址正好可以安置,而遗址恰像座老城或土城,这也是古城村所以得名古城的由来。《北京历史纪年》载:永乐年间大规模移民8次。今古城村的祖先应该在那一时期到村,为北京城的建设服务。现古城村的地理位置,既可方便进北京城,又可以就地治理永定河,是北京安置移民的首选之地,不会迟到明末才有移民成村。

根据以上论述可知,古城村确有所谓的城址,它是隋唐五代宋辽时西安祖寨所在地。但古城村得名之“古城”不在村的现址,而特指西安祖寨的寨墙遗址。至于,古城村西的地下出土过的战国遗物,还说明了什么?是否就是先秦时期的蓟城遗址呢?课题显然又大得多了。

安祖寨在历史上的移动,证实了永定河古河道不依人类意志的变迁史。安祖寨数百年的历史存在,也说明今天的石景山地区一直是北京城的西部屏障,军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Google
 
上一篇:侯氏家族缘何祭拜金炉圣母娘娘
下一篇:京西胜界天泰山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834.96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