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人文北京 >>魅力北京

侯氏家族缘何祭拜金炉圣母娘娘
  发表日期:2021年12月20日  共浏览154 次   出处:来源: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永定河边麻峪村有个侯氏家族,原籍山西太谷县田乔村,为铸钟世家。清康熙年间,侯家始祖侯志诚奉旨进京,被封为铸造总监师,为京城五坛八庙修补和铸造钟、鼎、樽、匜等礼器。清圣祖康熙皇帝为此拨付白银10万两作为经办铸钟厂和安家费用,并在京西赐地300余亩。侯家在麻峪村北街建造了一处四合院,四合院北房明间内供奉着康熙皇帝的圣旨牌,南房内供奉着“圣母铸钟娘娘”牌位和面像,每月的初一、十五,在祖家祠堂前焚香,祭祀铸钟娘娘。

侯家为什么要祭祀铸钟娘娘呢?这还要从明朝永乐年间一段传奇故事说起。

明成祖朱棣定都北京后,准备铸造一口大钟,作为京城的镇物。于是,永乐帝下了一道圣旨,派工部大臣修建钟楼,铸造一口2万斤重的大钟。工部大臣接旨后,马上把全国各地有名的铸钟匠人一一过目后,选了一名最有名的匠人邓老头,做铸钟的总监师,在鼓楼西侧开了一个铸钟厂。邓老头夫妇有个心灵手巧、美丽善良的女儿,他们就在铸钟厂附近居住。时间一天一天过去了,钟真的铸成了,是一口很大的大铁钟。

皇帝看钟来了,没想到皇帝一看见大铁钟,好个不乐意,说:“怎么不铸一口铜钟?”等到敲起钟来,皇帝更是恼火,当时就责罚了工部大臣,说道:“给你们一个月的期限,铸一口两万斤的大铜钟。如果铸不好,铸不成,连工匠在内,全部等着杀头吧。”

接到命令,邓老头他们又开始铸钟。可这口铜钟一连几次也铸不成,不是铜液凝结不上,就是铜汁子凝结以后又不像钟的样子。这样化了铸,铸不成又化,不知道反复多少回,就是铸不成钟样。工匠们说,就等着杀头吧。邓姑娘知道后,天天为爹爹和工匠们发愁。眼看着到了铸钟限期的最后一天。头天夜里,邓老头就没有回家,可把邓姑娘母女俩愁坏了。早晨起来天刚亮,邓姑娘就跟妈妈说要到铸钟厂看看爹爹。邓姑娘换了一件新衣服,并换了双新绣花鞋。她到了铸钟厂,太阳刚出来。一进厂门,就看见爹爹和工匠们围着化铜锅乱转,满头大汗,再叫太阳一照,个个脸上青一道、紫一道的,活像一群小鬼儿似的。邓姑娘高喊一声:“爹爹,我来看您来了。”邓老头又伤心又着急地望着女儿。这时一位工匠说:“铜汁子怎么也搭不上对接点,就剩下今天一天啦,太阳一落山,我们就全都没命了!大侄女快回家吧!”邓姑娘听了这话,心情难受极了。

邓姑娘心想:“假如铸钟不成,爹爹跟这些叔叔伯伯们都要丧命。没有爹爹,我活着还有什么劲儿呢?”她想到这里,咬一咬牙,把心一横,使足了力气,倒退了几步,就进入化铜锅里啦!邓老头只是用手揪下自己闺女的一只绣花鞋。邓老头拿着闺女的绣花鞋,看着她早已化成一缕青烟,痛心疾首。

正在大家伤心的时候,忽然一个工匠大声喊叫:“你们快看,铜汁子怎么变样了?”大家一看,果然铜汁子放出特殊的光彩来啦。大家擦干眼泪,马上动手铸钟。就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一口按照皇帝旨意的铜钟铸成了。

这口新铜钟悬挂在钟楼上。每天一到定更时,就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两番一百零八下的钟声。钟声后音是邪、邪……邓妈妈听到了钟声,就伤心地说:“铸钟娘娘又想她的绣花鞋啦!”

铸钟娘娘的传奇故事在明朝就开始流传了。人们为了纪念这位舍身救父的姑娘,在铸造匠人的倡议下,修建了“金炉圣母铸钟娘娘庙”。在京城甚至周边省区铸钟行业,都挂有铸钟娘娘牌位或者画像,定时祭祀,保佑铸钟世家平安、吉祥。


Google
 
上一篇:八宝山地区“三山”考
下一篇:永定河畔“安祖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1]
 · 北京大观园 [3639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4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012.207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