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城建水的文化特征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5日 共浏览756 次
出处:北方旅游信息网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建水,她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呢?可用“古、多、精、纯、美”五个字来槪括。 古,是指建水历史悠久,古意盎然。建水是最适宜人类居住的地方,燕子洞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早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就有人类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如果从西汉时期建水置县算起,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如果从公元10世纪大理政权在建水设郡算起,也有1000多年的历史,因此,建水被称之为“千年名府”并不为过。 多,是指建水古城文物众多,保存完好。据文物部门统计,建水城内,仅元、明、清三朝的古建筑就有近百处,已确定为景区景点的达一百余处,属国家、省、州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一百余处,全县共有古寺庙近百座,仅城内就有七寺八庙之多。一个县仅仅目前发现的文物点就有一百多处,在全国也少见的。 精,是指建水的历史文物中,不但精品集中,而且稀有度极高。如建水拥有全国第二大文庙,第一宽阔的学海(池),在文庙中保存有清代十二朝皇帝的钦笔御书(匾)额十二块,建水还拥有比北京天安门早建27年,形状酷似天安门的“直逼云霄”的朝阳楼。建水还有塔业史上的奇迹——文笔塔和中国桥梁史上的珍品——双龙桥。还有朱家花园、张家花园等上百座古民居群;亚洲最大的溶洞——燕子洞…… 醇,指建水的历史文物,文化底蕴十分醇厚,耐人寻味。当你穿行于古城的大街小巷中,会不经意的看到一眼眼老井,一股股清泉,这些老井清泉包含着极深的文化内涵,形成建水独特的古井文化。这些老井清泉分布在建水城内,不但多,而且密集,即使在同一街巷的井水,滋味也不尽相同:有甜的、有涩的.还有的井,井水比路高;其次,水井的形状和青石雕琢的井栏可谓五花八门,有单眼井,双眼井,三眼、四眼井,形状有方形、圆形、菱形、月牙形、扇形……这些井都具有很深的文化内涵,单名字就很有文化韵味,如城内出名的醴泉(东井)、渊泉(马市街犁花尖井)、溥博井(大板井)。“溥博”二字出自《中庸》一书中的“溥博渊泉”一句。溥博,周遍而广阔也。渊泉,静深而有也。溥博泉俗称“大板井”,座落在西门古城下的长街之中。此井口丰园如满月,直径足有3米,井内水清见底,水清味甘,无论如何汲水,水从不枯竭,此井最佳之处是没有水垢,民间传说吕洞宾仙游到建水,痛饮此水后称赞道:“西门大板井,玉宇琼浆甜”,有“滇南第一井”的美誉。 美,是指建水风光美,风情美。建水不仅是人文荟萃之地,而且也是美景集聚之所。历代文人韵士、墨客骚人对建水的美景吟咏不绝,曾留下无数不朽篇章,最著名的有“学海文渊”,“泸江烟柳”、“焕峰拥翠”、“珠喷龙湫”、“东楼凌汉”、“岩洞云深”、“万明远眺”、“云龙毓秀”、“津锁长虹”、“石壁泉声”等临安十景。有首古诗是这样描绘的:“城外古山秀插天,城中佳寺景无边------巷龙返,幽谷云深白鹿眠,窗外影重花外竹,到池声静涧中泉……” 一座地处极边的边陲城镇,集历史悠久、精品荟萃、文化深厚、风光秀丽、风情浓烈、民风淳朴于一炉。东门雄关楼,西门井源泉,北门山峦秀,南门溪水流,城中文物众.建水,四处飘逸着古意,遍地散发着古韵,有着看不尽的美景,说不完的往事和写不了的华章。
|
|
|
上一篇:建水历史
|
下一篇:朱家花园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