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家庭
回族家庭中父权、夫权思想较重,重大事务、财产支配多由男性长辈做主,新中国成立后,已逐步有所改进。男孩结婚后,一般分门另住。儿子分家时,要邀请直系亲属及左邻右舍人参加,招待后当众宣布儿子分家一事及分给儿子的财产数目。分家前,一般都由父母为儿子修建或购买住房。
遗产子女均可继承,分配时男孩要多于女孩。父母年老丧失劳动能力,子女要尽赡养老人的义务。
2、婚姻
回族婚姻行一夫一妻制,在旧社会,富裕人家有一夫多妻现象,新中国成立后已杜绝。子女婚姻在旧社会多由父母包办。现在男女青年可自由恋爱,但仍要征得父母同意。
婚事要经过提亲(相亲)、订婚、送聘礼、婚礼等程序。男女相爱确定关系后,告诉各自母亲。男方托媒人携带"4彩礼"(亦称"开口礼"),包括:绿茶2公斤、核桃2公斤、红枣2公斤、冰糖2公斤。同时给女方父母和姑娘带去衣服,女家如收下礼物,表示可以考虑,一般要去两次以上。当女方"回话"即表示同意亲事。订婚时,男方小范围请客,向女方送婚礼,包括衣物、首饰和部分现金。女方父母也给未来女婿送一套衣服。回族时兴索要彩礼,且数字较大,一般现金在万元左右,还要给女方亲属每家送"费礼"200~300元。如女方祖父母健在,要送"百费礼"。正式举行迎亲婚礼时更为隆重,除男女双方请客招待外,还有其他仪式,仪式繁多,除正式领取《结婚证》外,还要请阿訇诵经(回民称"尼克")。婚后第三天新娘"回门"。
3、丧葬
回族丧葬习俗与维吾尔族大致相同,但男女亲属不戴孝。人死后40天以前每周举行一次祭祀(称"纳孜尔"),与维吾尔族不同的是,回族每满7天举行一次,维吾尔族是每周星期四举行。40天后,还要举行百日祭、周年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