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州地理环境
发表日期:2009年11月14日 共浏览743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雷州市位于祖国大陆最南端的雷州岛中部。地跨东经109°44′~110°23′。北纬2O°26′~21°11′。东濒南海,西靠北部湾,北与湛江市郊、遂溪县接壤,南与徐闻县毗邻。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境内东西相距67公里,南北最大相距83公里。 土地资源 雷州市土地总面积3532平方公里。拥有耕地面积150万亩,其中水田9O万亩,坡地60万亩,人均耕地1.2亩,有林地总面积156万亩。 地形地貌 雷州市地质年代短暂,属第三纪玄武岩与第四纪浅海沉积物所构成的平台阶地及低丘陵地带。地势南高北低,起伏不大,东西两面向大海倾斜。沟谷一般南北起向。地貌以台地、阶地、低丘陵为主,坡度相对比较平缓。本市地形地貌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型: 第一类型:南渡河以北台地地区,海拔在32~47米之间,为大型起伏的平坡地,以至台地。坡度一般在5度以下,坡面平缓,坡间常有较低洼的集水山塘。适宜于大片机耕开垦种植。 第二类型:南渡河和龙门河之间的起伏缓地地区,海拔高度30~148米,相对高度10~30米,中部凹陷,成为浅海沉积物和玄武岩混什物分布地区。 第三类型:龙门河以南低丘陵地区,海拔高度65~174米,相对高度4O~55米,坡度一般5~10度,沟谷南北走向。 第四类型:沿海冲积阶地地区,海拔2.5~4米之间,主要是南渡河中下游的东西洋田,面积20多万亩,是雷州市的最大平原,盛产优质稻谷,有“雷州粮仓”的美誉。其余沿海冲积地区很狭窄,其地质情况一般与相连的地区相同,但由于长期冲积作用,已覆盖上了新的冲积物。 雷州市境内地形变化不大,地势比较平坦,只有几座海拔在260米以下的山头,主要分布于东南、西南和南部。东南部的石卯岭是全市的最高点,海拔259米,位于调风和英利两镇的交界处,仕礼岭位于调风镇境内,海拔226米,南部有英峰岭,海拔239米,位于英利镇新村附近。这里山青水秀,景物独特,气候宜人,是古今闻名的雷阳八景之一。西南部有嘉山岭,海拔182米,在房参镇境内。房参岭位于乌石港东北部3公里外,海拔88米,是海上航船的天然航标。在龙门镇境内有一座大牛岭,海拔124米。
|
|
|
上一篇:雷州概况
|
下一篇:雷州历史沿革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