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阜成门沿着阜内大街一路东行,经鲁迅博物馆、白塔寺,再往前走百米,就可见路北一座黑琉璃瓦绿边的古建筑,红色的朱漆大门格外醒目。这里便是历代帝王庙的所在。光是看这建筑用的琉璃瓦级别,便知非一般庙宇可比。这就是——历代帝王庙。
历代帝王庙始建于明代嘉靖九年(1530年),是明清北京三大皇家庙宇(另两个是太庙和孔庙)之一,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历代各民族杰出帝王和功臣名将的地方。从明嘉靖十一年至清末的380年间,在历代帝王庙共举行过662次祭祀大典,其中皇帝祭祀16次。
历代帝王庙是我国现存唯一的祭祀中华三皇五帝、历代帝王和文臣武将的明清皇家庙宇,是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进程一脉相承、连绵不断的历史见证。
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历代帝王庙,是明太祖朱元璋创建明朝之后,于洪武六年(1373 年)在南京修造的,祭祀三皇五帝与部分开国君主共17人及配享贤臣32人。
后来燕王朱棣起兵夺权,明朝的国都便迁至北京,但历代帝王庙却还留在陪都南京。此后从永乐朝一直到嘉靖初年,每逢祭祀历代帝王,或是遣官去南京帝王庙,或在北京先农坛与“五岳四渎”同祭,既不方便又不够庄重。
嘉靖九年(1530 年),喜欢制礼作乐的嘉靖皇帝接受官员廖道南的建议,由工部在北京阜成门内大街原保安寺旧址另建新庙。两年后,气势恢宏、规模庞大的历代帝王庙竣工,当年秋季,嘉靖皇帝还亲临新庙举行祭祀大典。
到了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人都对历代帝王庙极为重视,经过几次调整之后,将最终在庙中供奉的王公大臣,确定为188人,并一直延续至今。
地址: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131号
乘车路线:乘坐4号线西四地铁站下B东北口出步行725米即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