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畅游北京 >>北京游玩指南

话说国子监 | 国子监历史回顾
  发表日期:2021年4月27日  共浏览175 次   出处: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话说国子监北京国子监,又称“太学”、“国学”,是元、明、清三代最高学府和国家教育的管理机构。“太学”一词源于西周,在《礼记》中就有“帝入太学,承师问道”的记载。公元前124年,我国历史上的第一所中央官办“太学”创建,与世界上最早的埃及亚历山大大学、欧洲的雅典大学属于同一时期。从此,太学成为国家最高学府的名称,一直延用至清末。


国子监的名称始于隋代。国子监的“监”字,实际上是指管理教育的衙门,自明代起采用了“监学合一”的制度,也就是说国子监不仅有最高学府的教育职能,还有管理国家教育的职能,两种职能合二为一,总称为国子监。清代设置的满族八旗、官学、算学等学校都直接归国子监管理。


北京国子监,创建于元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大德十年(1306年)增建,迄至大元年(1308年)监署,更加完善。明初称为“北平郡学”,明永乐皇帝朱棣迁都北京后,改为“国子监”,直到清代,这里就是全国最高学府的所在地。


国子监建筑群坐北朝南,三进院落,占地面积27000多平方米。中轴线上的建筑依次为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彝伦堂、敬一亭等。集贤门是国子监的大门,太学门是二门。两门之间构成国子监前院。太学门内为第二进院落,是国子监的主要办公和教学区。院中央的辟雍为国子监的中心建筑。辟雍北面为彝伦堂,东西两侧有二厅六堂:东为绳愆厅、率性堂、诚心堂、崇志堂;西为博士厅、修道堂、正义堂、广业堂。彝伦堂后面自成院落的敬一亭和两侧的东厢、西厢组成了国子监的第三进院落。


Google
 
上一篇:赏心悦目的NA.COFFEE·那点咖啡
下一篇:徒步【长峪城】登山健身步道 探访昌平“小西藏”品美容美味猪蹄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40]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9]
 · 北京大观园 [3640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23]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9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62.5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