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北地区 >>承德市 >>承德外八庙

普宁寺-古典建筑艺术的情韵之美
  发表日期:2009年8月15日  共浏览517 次       【编辑录入:admins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普宁寺—古典建筑艺术的情韵之美
中国古典建筑艺术有其内在的美学原则,建筑艺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建筑造型结构、形状、色调的均衡、建筑境界中空间组合与观赏流程的韵律,都体现了建筑的美。在建筑形象里找到可以引起联想的部位,通过直觉、想象、回味、激奋让美感意识回荡于整个建筑的存在之中。古建筑的统一是美感的基础。
  综观普宁寺的建筑凝聚了中国古典建筑艺术之精华,不愧为皇家寺庙的典范。承德皇家寺庙群标志着内地汉化藏传佛教寺庙的全面成熟。    普宁寺属藏传佛教派系中的黄教寺庙,按沟谷地势,顺自然山坡,依地势逐级砌造了几个不同高度的平台,修建了多层建筑。在最高山坡上扇面般的苍松、环围金碧辉煌的寺庙,给人以肃穆高雅神秘之感、气势恢弘。雄伟壮观的古典建筑群,主要建筑29所,内供大小佛像一万多尊,在建筑艺术和雕塑艺术中,堪称上乘艺术之佳品。
  寺庙的正门(即山门)是面阔五间的,歇山式单层檐的建筑,中间是三间石刻拱门,两边配以石刻拱窗,黄琉璃瓦绿剪边,飞檐走兽。三门也称三门殿,象征“三解脱”之意,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在门上角两侧,作者用隶书书写的门联“大佛寺香烟同三界,千手佛宏恩浴世人”。并制作两个大型的法轮对称,烘托佛家圣地尊严和浓重的宗教气氛。 
  进山门迎面有碑亭,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建在1米多高的石刻须弥座上,为双重檐歇山顶,黄琉璃瓦绿剪边。亭内置石碑三通,正中是《普宁寺碑文》两侧是《平定准噶尔勒铭伊犁之碑》《平定准噶尔后勒铭伊犁之碑》文,分别记述了兴建普宁寺的政治历史背景,用满、蒙、藏、汉四种文字镌刻。
   普宁寺的第一进院,东西两侧是钟鼓二楼。东为钟楼,西为鼓楼,两楼都是双层单开间,重檐歇山顶,顶层是四棵金柱四棵围廊柱。钟鼓二楼在苍松的掩映下更显巍峨壮观。鼓楼上有一口直径1.6米的大鼓。钟楼上有一口高2米的铜铸大钟,为清雍正年制造。每天清晨,由寺内僧人撞钟,正是清晨醒“闻钟声、烦恼清、长智慧、菩提生”。晨钟暮鼓是一天来宗教活动的始末。东西两侧的钟楼、鼓楼,均是两层围廊单开间,单檐歇山建筑。这种歇山建筑在宫殿、寺庙、园林十分常见。但单开间,上层四周有廊子。围廊歇山单开间的柱网分布是这样的,外围一圈檐柱,里围四棵金柱,在四条抹角梁上的四棵金柱上为歇山梁的踩步金。下层在四周实体墙有檐柱廊子。 
  所谓单开间又有周围廊歇山建筑不是多见的。进山门后中轴线上第一座大殿即天王殿,此殿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属单檐歇山顶,飞檐饰有琉璃走兽檐下有斗拱相托,顶盖是绿色剪边,黄琉璃瓦。前三门与后三门相通,直达二进院,面对大雄宝殿。
  过了天王殿,就是普宁寺汉式庙的主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东西各有配殿,形成了北方式的一座四合院。进山门为第一进院,进天王殿,为第二进院。大雄宝殿建在高.4米的石砌须弥座之上,殿前有月台,周围有青石栏杆环绕,为典型的石质须弥座和石栏杆。南面出三阶,东西各出一阶,中央辅有雕刻精美的云龙丹陛,丹陛有“坐龙丹陛”、“龙凤丹陛”和“双龙丹陛”多种,双龙是以二龙戏珠在祥云中飞舞,下有海水浪崖,属高浮雕,周围辅以栏杆。四角雕刻有四个龙头,也称为“螭”是古代传说中没有角的龙,表示乔达摩-悉达多(释家牟尼)得37种学问种的四大种。即第一能战胜地、水、火、风、空;第二能战胜魔道(外道);第三能战胜辨证对象;第四不怕生老病死。 
  月台前上有四个铜铸鼎即按文物原样新铸,座在四个石雕座之上。大雄宝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为重檐歇山顶,覆有绿剪边黄琉璃瓦,中央正脊置一座铜鎏金塔,两侧只有大吻。而内地其它汉传佛教寺庙殿堂的正脊只有大吻,没有塔状物,而普宁寺是汉藏结合式建筑。中央脊置塔是藏传佛教寺庙特有的建筑装饰。正脊两端还有鸱吻,是藏传佛教中摩竭鱼变化而来,据佛经解释为雨神的座骑,能灭火。 
  用到建筑的脊饰上形成龙的形态,故称“龙吻”。据北宋吴楚原《青箱杂记》记载:“海为鱼,虬尾似鸱,用以喷浪则降雨”。在房脊上安两个相对的鸱吻,能避火灾。“鸱”在古代指“鹪鹩”即[鸱鸺]是一种凶猛的大鸟。像这种吻兽在大雄宝殿房顶上共有十个。其中正脊两端各有一个,垂脊四个,岔脊四个。所以有“九脊十龙”之说。意为每天有十条龙守卫佛殿。这些琉璃吻兽在建筑上还有其他特殊功能,正脊和檐角是殿顶两坡的交汇点,雨水从交汇点的缝隙容易渗入。吻兽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清式殿堂建筑,不论是庑殿顶还是歇山式建筑的房脊之上,都把建筑的功能与艺术造型美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起到建筑艺术中的完美和谐的统一,庑殿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最高型制。在等级森严的帝王时期,这种建筑形式常用于宫殿、寺庙一类的皇家建筑,是中轴线建筑最常采用的形式,如故宫午门、太和殿等。 

  庑殿建筑实际上已经成为皇权、神权等国家最高统治权力的象征,成为皇家建筑中独有的一种建筑形式。除皇家建筑之外,其它子如宦府、民宅等是绝不允许采用庑殿这种建筑形式的。庑殿建筑的这种特殊地位决定了它用材硕大,体量宏伟,装饰华贵富丽,具有较高的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庑殿建筑的特征是屋面有四大坡、前后坡屋面相交形成一条正脊,两山屋面相交形成四条垂脊,故庑殿又称四阿殿、五脊殿。在形式多样的明清古建筑中歇山建筑是其中最基本、最常见的一种建筑形式。歇山建筑屋面峻拔陡峭,四角轻盈翘起,玲珑精巧,气势非凡,它既有庑殿建筑的雄浑的气势,又有攒尖建筑俏丽的风格。无论帝王宫阙、王公府邸、城垣敌楼、寺庙园林等大都采用歇山这种建筑形式,这连国内最有名的复合式楼阁,诸如黄鹤楼、故宫角楼以及故宫太和门、保和殿等也是以歇山为主要形式而建。



     普宁寺大雄宝殿为双檐歇山建筑。东西殿和天王殿为单檐歇山建筑。从外部形象看,歇山建筑是庑殿建筑与悬山建筑的有机结合,仿佛一座悬山屋顶歇栖在一座庑殿屋顶上。固而,它兼有悬山和庑殿建筑的某些特征。如果以建筑物的下金檩为界,将屋面分为上下两段,那么,上段具有悬山式建筑的形象和特征,如屋面分为前后两坡,稍间檩子向山面挑出,檩木外端安装博缝板等,下段则有庑殿建筑的形象和特征,如屋面有四坡,山面两坡与檐面两坡相交形成四条脊,这些构成了歇山建筑屋顶的基本特征。无论单檐或重檐歇山都具有这些特征。



    尽管歇山式建筑都具有一定的形象特征,但对构成这种外形的内部构架却有许多的处理方法,因而形成了特殊功能的构造形式。大雄宝殿因内供奉三尊三世佛像,两侧胁侍十八罗汉塑像。因而,在建筑自身的柱网分布与檩架分配有直接关系。根据大雄宝殿内供像的要求,在柱网分布上形成了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共20棵里围金柱的结构。无论硬山、悬山、庑殿、歇山这几种不同形式的建筑,其正身部分梁架构造都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山面构架的组成。歇山建筑屋顶四面出檐,其中,前后檐檐椽的后尾搭置在前后檐的下金檩上,两山面檐椽后尾则搭置在山面的一个既非梁又非檩的特殊构件上,这个只有歇山建筑才有的特殊构件叫“踩步金”(踩步金是清式歇山建筑常采用的一个特殊构件)。歇山梢间屋面上部为悬山做法,檩木由踩步金向山面挑出,清式《则例》规定:歇山建筑由山面檐檩(带斗拱的建筑按正心桁)的檩中向内一檩径定为山花板外皮位置,这就是歇山收山的法则。歇山的收山法则,保证了清式各种歇山建筑风格的一致性。琉璃装饰在古建筑中的寓意明清时期的宫殿和寺庙,不论是庑式或歇山式建筑,其檐脊上都有一排排琉璃兽像。栩栩如生形状各异。且按照建筑的等级规定,决定多与少。但是,走兽的数量必须是单数,岔脊上有垂兽,走兽安放在垂兽前、垂檐顶端有一骑凤的仙人。琉璃走兽安放在垂兽和骑凤仙人中间,其数量的多少决定建筑的等级,最高等级如北京故宫的太和殿。 
   太和殿属庑式建筑,为皇帝上早朝,君臣商讨国家大事的宫殿、太和殿有正脊和四条垂脊。四条垂脊各有九个走兽寓意为“九五”之尊,庑式建筑没有岔脊。大雄宝殿为双檐歇山式建筑,每条垂脊上各有走兽七个,它们的排列顺序是:从骑凤仙人之后算起、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猊、押鱼。而东西配殿为单檐歇山式、脊兽为五个。垂脊上动物的设置都有不同的寓意。第一个是骑凤仙人,无论几个脊兽,第一个都是骑凤小仙人、骑凤仙人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战国时期,齐国的国王齐泯王,在一次与秦交战之时,大败而逃,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后有追兵,前有波浪翻滚的大河拦住去路,齐泯王仰天大叫我命休已,这是忽然飞来一只大鸟落到齐泯王的面前,齐泯王情急之中骑上大鸟飞至大河对岸,逢凶化吉”。这个传奇故事一直流传。从宋时古建中就把它安置在垂脊的脊端,以表示后有追兵前已无路可走之意。走兽排列第一位就是龙,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兽,是海中龙王,上能行云播雨,兽中之王,在人间是人中之王,神鸟之意,皇帝的象征。凤凰在古代传说中是鸟中之王,神鸟之意。第三位是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用在古建筑上称为神兽勇猛威严之意。天马象征吉祥的化身,狻猊也是古代的神兽,能食最凶猛的虎豹。古代建筑的垂脊上,根据等级设置脊兽的数量,无论多少,都是象征着消除天祸,逢凶化吉,剪除邪恶和灭火防灾之意。大雄宝殿正脊两端各有一个琉璃质地、类似龙型的构件,人们称它为:“鸱吻”,也称正吻。正因为它处于正脊与屋顶前后两坡垂脊的交汇处,这里若处理不好很容易漏雨。自唐代以后的中国古建筑的殿堂正脊上就有“鸱吻”出现了。宋代古建《营造法式》中也有龙尾的名称。传说中:“鸱吻”为龙子之一,性情喜水,将它放置在庙及大殿脊端可以避火。安放琉璃“鸱吻”,既有精美的造型艺术,有达到防止漏雨的效果,从寓意中还可避火。总之,是取吉利之意。还有一种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鸱吻平生好吞,故也称为大吻、吞口兽、兽吻”。据了解“鸱吻”也是榫卯结构,在安装时,将其相互拼接,最后用一个大铁钉从鸱吻背上向下钉进脊中,用以固定整个鸱吻,铁钉之上罩以琉璃的“剑把”型装饰。这恐怕是与传说中神仙用剑将好吞的鸱吻钉在大殿的正脊上,怕其“跑掉”。大雄宝殿正脊上的一对绿色琉璃鸱吻,在阳光照耀下,两侧各有盘曲的S型行龙,造型优美,色彩瑰丽。大雄宝殿正脊中间,有一座吉祥喇嘛塔,压在正脊之上,这是有别于其它汉传佛教寺庙的标志。古建装饰中,琉璃瓦以及装饰物是建筑艺术外型构造的主体,琉璃瓦最早出现在北魏时期,发展到明清时期的色彩及造型就非常丰富,但是还是以黄绿两种颜色为主基调。各色瓦及饰件亦可以单色使用,也可杂色相配。 
   清代琉璃瓦及饰件的尺寸,分为九种,分别用在不同规格的建筑物上,琉璃瓦、饰件屋面瓦、脊兽均有定式。例如屋面黄瓦绿剪边(绿脊、绿兽、戗兽、正吻、正脊)。斗拱在古建中作用。大雄宝殿和其它殿阁的檐下安装斗拱,是中国古代建筑所特有的形制。它的功能作用,归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1)斗拱作为大型或较大建筑柱子与屋架之间的承接过渡部分,承受上部梁架屋面的荷载,并传导到柱子上,再由柱子传到基础。即传荷载的功能。(2)斗拱用于屋檐下,向外出路,承挑外部屋檐,可使檐更大更美观,并对保护柱子基础、墙体、台明等免受雨水侵蚀有重要作用。(3)斗拱用于室内向两端挑出,有缩短梁枋跨度,分散梁枋节点处剪力的作用。(4)四周斗拱群就有如一层巨大的弹簧垫,可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能。经过造型加工和描金油饰美化后的斗拱,是极富有装饰性。东西配殿,均为面阔五间,为单层歇山顶,绿琉璃瓦剪边镶黄琉璃瓦芯(属色彩组合镶嵌式琉璃装饰顶)。 
   正脊两侧有吻兽,四条垂脊五个脊兽配饰,东西配殿也可称为大雄宝殿的“胁侍”殿。大乘之阁雄踞于青石须弥座台基之上,前有月台,周围绕以汉白玉石雕栏杆,垂带石栏,各栏杆柱头雕刻有云龙盘绕,云瓶与望柱和抱鼓石都有典型的清代石雕作品与大雄宝殿相同南出三阶,中央踏步阶的中间,雕刻有4.2米长的浮雕双友丹陛,即二龙戏珠。雕刻精细,构图严谨,使人一上台阶就有一种不期而然的醒目的艺术感受,与整体建筑之间形成一种有机的联系与呼应。灰色的石雕作品,即显粗犷有力,拙扑的刻琢手法与特定的构图,使整体建筑向您展示了一幅艺术史诗般的宏阔场面,凝固雄伟的立体画面。雄伟钢健石雕围栏,使整体建筑的统一性与协调效果更具环境艺术的完整概念。这更将对建筑艺术的内涵与外延加以扩展。古建筑艺术也是四维空间艺术,人走在建筑中,随建筑序列的逐渐延伸,而感到建筑内在的艺术魅力。建筑空间处理中,最重要的两个手法是导引与围合,这种导引与围合在大乘之阁的空间内外有明显的感觉和导引性。使本已十分富于变化和独具艺术魅力的建筑珍品,更具有动人的感染力。大乘之阁高37.4米,依山形地势而建,建筑格局变化自然。南面(即前脸)出六层檐,北面按地势高度出四层檐,东西各出五层檐。而前脸第三层与东西第二层檐和后面第一层檐共同交圈。前脸一层与第三层中间夹一层檐,这层檐下面面阔为五间,进深一间。往里走过金柱,其它一、二、三、层均为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因而首层为40间,二、三、层为35间、二三层阁内边缘均有回廊。第四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没有回廊。上有天花板海墁,饰以六字真言花形图案。天花顶最上面一层进深与面阔均为三间,即是内部的顶层外观用四角攒尖大方亭压顶,佛教称为塔幢,以保护阁内主尊佛像。这种风格建筑在国内楼阁中仅有的一例,整体建筑为金字塔型,属五顶攒尖聚合式楼阁,既增强了阁顶的纵向感,又使强度加大,即稳固又美观。它不但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建筑艺术价值,并堪称我国建筑史上的杰作。建筑物的屋面与顶部有四条垂脊,在顶部交汇为一点,形成尖顶。这种建筑叫攒尖建筑。攒尖建筑在园林和古建中大量存在,单檐四角亭构造比较简单,平面呈四方形,小型方亭有四棵柱,无斗拱式。而大乘之阁顶层有五个攒尖方亭组成,它即是仿西藏三摩耶庙主体建筑乌策殿而成,而乌策殿五亭为五个方型桶状,上有平缓的攒尖顶,垂脊设琉璃饰物,每个攒尖上是方型柱顶,没有斗拱。大乘之阁顶有四亭连接,中间托起一大型12棵柱,并用扒梁法,有斗拱式攒尖方亭,亭上均有风磨铜大圆顶。五个攒尖亭檐下,转角部位有翼角、翘飞椽,下有斗拱托檐。前后檐安装清式三角六碗菱形花窗,东西檐下设抱厦,并封以实墙,墙上装饰有藏式梯形盲窗,各层向内收进,故称为屋顶攒聚金字塔式楼阁。古建中的装饰艺术——彩画 古建筑对于研究建筑史和艺术史来说,更是直接的实物例证。在历史上各个朝代,各个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建筑的布局、建筑的艺术造型、材料,以及施工技术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风格,而在建筑艺术中的各种装饰性艺术,如彩绘、壁画、石刻、木雕、砖雕、琉璃饰品等,也都反映出各个历史阶段的不同艺术风格。 
   可以说,古建筑本身就是一部完整多元化的艺术史料,它不但具有文物价值,其学术价值也是非常重大的。建筑艺术中的最后一道工序即是彩画。合理巧妙的运用色彩是我国古建筑艺术装饰中最突出的特点。据文献记载,为了保护门窗柱额免受日晒雨淋,很早以来就有在房屋上施用油漆彩绘的习惯.近年考古发现的祈南汉墓,墓门石雕藻井上,莲瓣菱文杂以朱、绿、黑色为饰;南京牛首山南唐李N墓,通体砖砌,壁柱和斗拱以石灰衬地,刷白粉,然后敷彩,杂以朱、黄、青、绿诸色,并运用渍墨晕染法,色彩极为绚丽。古建彩画方法,宋《营造法式》中有明细规定,分为六大类: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迭晕棱间装、解绿装饰、丹粉刷饰及杂间装。并对如何衬地、贴金、调配色、衬色、淘取石色及炼桐油等项工艺,也都作了详细介绍。旋子彩画在寺庙普通殿堂居多。其构图特征为藻头内使用旋状花瓣组成的单独纹样或对称纹样的花朵,称为旋子彩画。按藻头的长短呈规律性排列。枋心可画素色,而大雄宝殿和大乘之阁的大小额枋画的“金龙和玺”别有特色,属于金龙和玺外加六字真言。大乘之阁首层前是五开间。正中是第三间大额枋心为青底双行金龙,岔口线即三线外的藻头画的是单降龙。下边小额枋心是以梵文字组成的绿色金字“六字真言”。藻头是升龙,箍头画的是团纹,柱头是坐龙。一、三、五间即是如此,与二、四、六间相互交替。平板枋画的是行龙云气。大雄宝殿的“和玺”彩画又有特色。大雄宝殿为七开间,以中间第四间为例;大额枋心为绿底金字的“六字真言”岔口线外的藻头是升龙,箍头是具有藏式风格的青底金色双行龙,喇嘛塔,柱头画的是坐龙。下边小额枋心为绿底金色双行龙,岔口线外的是降龙,箍头是藏式典型特征的,以梵文字母拼绘而成的“十相自在”图案,柱头在坐龙的是海水江崖。二、四、六间是一样,与一、三、五、七间的大小额枋图案正好交替绘制。在“金龙和玺”彩画上即符合清代风格,在设计绘画上又体现出了汉藏结合式寺庙的特殊艺术风格。天王殿为五开间,其和玺彩画又有别于上述两殿。第一开间的大额枋心是青底金色双行龙,两侧藻头而是麒麟兽与虎。小额枋心画的是锦纹图案。第二开间的大额枋心是锦纹,藻头是西番莲花。小额枋心是双行龙,藻头是狮子头鸟嘴,狮身有长有两翅膀的“神兽”。也是一、三、五与二、四、六交替绘制。小额枋下边贴着柱子的雀替画五色草和锦纹。旋子彩画按沥粉贴金的多少分为金啄墨石碾玉、烟啄墨石碾玉。



    井口天花(海墁)彩画题材较多,普宁寺的殿阁天花是以沥粉金啄墨佛梵文字即六字真言图案为主体,外围圆光四色烁火

Google
 
上一篇:承德外八庙:清代民族和睦的里程碑
下一篇:外八庙-一段凝固的历史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18]
 · 北京大观园 [36249]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6]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7日 星期五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375.000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