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魅力北京 >>文化北京 >>古都风韵

平谷,古遗址篇(新石器时代)
  发表日期:2021年2月12日  共浏览468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西有周口店龙骨山,东有上宅平谷。”早在史前旧石器时代,平谷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的痕迹,距今约六七千年前,平谷先民就创造了光辉灿烂的上宅文化,并为后人们留下北埝头、上宅两处遗址,这也是北京地区迄今发现最早的,原始农业萌芽状态的,新石器时期中期早段文化遗址也是“北京新石器时代的代表”。

上宅、北埝头两处遗址发现于1982年至1984年文物普查中。1985年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上宅遗址进行正式发掘,历时 3年,至1988年底发掘结束,总发掘面积286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时代文化堆积较好的约700平方米。出土了石器5400余件,陶器1100余件,其中陶塑猪头和小石猴等艺术品形象生动,将我国雕塑艺术提早到新石器中期。

1984年5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北埝头遗址进行了钻探发掘,当时清理60平方米,有房址10处,出土各类陶器93件,其中完整的13件,各种石器73件。1988年和  1989年又对遗址进行发掘,清理出居住房址3座,均属于篱笆墙式半地穴居住遗址。上宅遗址于1988年底发掘结束后回填保护,北埝头遗址于1989年发掘结束后回填保护,现均为农田。自古以来,作为北方草原地区与中原地区交通枢纽的北京, 是否存在具有类似文化内涵的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文化,一直未能确定,上宅遗址的发现和上宅文化的确定,把北京地区与周围新石器文化的源流、体系、类型和相互关系的探索工作 ,向前推进了一大步。1989年上宅文化陈列馆建成,同年9月对外展出。夏鼐、侯仁之、严文明、俞伟超、安志敏等多位全国著名专家学者到现场考察。这是我国第一所以考古学文化 命名的专题馆,也是北京地区第一座新石器文化陈列馆。

作为连接现代社会与古老洪荒时代的纽带,上宅遗址出土文物是那个遥远的时代的“见证者”,是平谷地区远古历史的“讲述人”。上宅遗址出土数量众多的无腿磨盘具有一定的特色。磨盘在本地区有两种作用,一是农业生产的加工工具;二是作为陶器生产的制作工具。石柄嵌细石刀与现代人使用的折叠刀相似,这表明上宅先民制作工具的技术高超,是新石器时期一种比较先进的工具制作技术。上宅文化遗址出土有缀合修补过的陶器,这说明当时先民已经掌握对器皿的修补技术。上宅遗址出土小石猴等雕塑品精美无比,成为上宅文化独特的、最具有代表性的艺术符号。


Google
 
上一篇:上宅文物深腹罐的“肚子里”藏着什么?
下一篇:北京·上宅文化知识点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22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622]
 · 北京大观园 [36551]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484]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9月13日 星期六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82.031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