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黎锦色彩篇:黎锦光辉艳若云
发表日期:2020年6月15日 共浏览86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海南所织,则多品矣。幅极阔不成端正,联二幅可为卧单者,名曰黎单;间以五彩,异纹炳然,联四幅可为幕者,名曰黎饰;五色鲜明,可以盖文书几案者,名曰鞍搭……”这是宋人周去非在《岭外代答》中对黎锦的描述,文中提到的“五彩”、“五色”,应该便是黎锦常见的具体用色,这五种颜色(可能是虚指,也许更多)的巧妙搭配,使得黎锦美轮美奂。 晚清安徽绩溪进士程秉钊(1850-1891),曾有一组《琼州杂事诗》于1890年刊行,其中有“黎锦光辉艳若云”一句,便是对黎锦色彩最形象、最到位的描写,除此之外,再也找不到更简练、更贴切的语句。 那么,周去非笔下的五种颜色分别是什么呢?这位古人没有言明,但今人通过调查和研究,发现黑、蓝、红、黄、白是黎锦织造过程中用得最多的颜色,当然,也辅以绿、棕、粉等颜色的线条和纹样。 在黎锦常见的五种颜色中,以黑色最为普遍。黑色有什么特殊寓意吗?为什么黎族妇女对黑色这般钟情呢? 据德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爱娃·海勒(Eva Heller)的《色彩的性格》一书介绍:黑色在16世纪时,伴随着西班牙这一世界强国的诞生,一度成为世界性的时尚色彩;黑色象征着旧的事物灭亡的同时,新的事物也随之诞生;黑色还是一种个性化的颜色;黑色还因为放弃了豪华,放弃了招摇,因而成为没有风险的优雅,如一辆黑色的大型轿车看起来要比一辆红色的同类车有排场,显得昂贵和庄重,但却不容易遭人嫉妒;黑色还象征着沉重和坚硬。 爱娃·海勒的色彩分析研究,无疑与黎族织女们的创作心理有着共通之处。在黎族妇女心目中,黑色代表着一种永恒的美,永恒的时尚,借着黑色,可以表达个人的喜怒哀乐。因此,她们所织之锦大多是以黑色为基色展开的,几千年来,亘古不变。懂得色彩搭配的人都知道,黑色与任何色彩都能配对,黎族妇女似乎自古就深谙此道,于是便以“黑”为底色,然后用红色、蓝色或黄色的纺线,织上或绣上自己喜欢的图案。 以昌江、东方为主要聚居地的黎族美孚方言支系,最善于利用黑与白的搭配,加上这一支系独有的绞缬染技术本身就有过人之处,因此,美孚黎锦艳丽不足,却是质朴有余,黑白之间,耐人寻味。好比是一幅传神的中国国画,看上去好像只是简单的用墨和留白,其实蕴含着“画家”多年的功力,勾勒之间,已尽显无穷韵味。 除了黑色,黎锦中也有以蓝色为底色的,如历史上产于三亚、乐东一带,出于哈支系的“崖州被”,便是在蓝布上绣上龙凤、花鸟或几何纹,当年市价还着实不菲。 今年5月18日因病早逝的黎族学者黄学魁副研究员,从事民族工艺美术研究,尤其是黎锦研究多年,曾在清华大学主办的《装饰》杂志等核心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黄学魁调查发现,润方言支系的双面绣技艺,则是以白布为底,用红、黄、蓝、黑四种色线,在其上施以平针绣成。润支系黎锦将红、黄、蓝、黑、白五种主要颜色全部用上,在其它方言支系中似乎并不多见,很可能是绝无仅有的。 进入五指山地区,看到身穿艳丽的红色筒裙的黎族女孩,总能让人眼前一亮。红色是杞方言支系最崇尚的颜色,因此,其织锦图案多为通体的红色纹饰。在爱娃·海勒的笔下,红色代表了血与生命力,是一切激情的颜色,是贵族和富人的颜色,也是充满动力的颜色。 居住在保亭、陵水和三亚交界处的赛方言支系,其黎锦艳丽的程度与杞方言支系并不相上下,而且赛支系的女子似乎格外爱美,为了制造黎锦在阳光下亮闪闪的效果,不知道从何年月开始,她们在筒裙的下方绣上了云母片,也算是一大创意吧。 用好了身边的色彩,赋予了个人的情感,于是黎锦给人的感觉,就不仅仅是五彩斑斓,而是还有历史的印迹,民族的审美倾向,当然,还有文化的积淀和生命的力量。
|
|
|
上一篇:五指山野菜: 白花菜
|
下一篇:五指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Wuzhishan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