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华南地区 >>五指山

海南苗族的来源
  发表日期:2020年6月15日  共浏览222 次   出处:中华旅游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海南苗族自称“Kiem33 mug”(“金门”)。据史志记载,16世纪中叶,明嘉靖、万历年间,明王朝为加强海南的防务、从岛外征调兵丁来海南戍守,其中部分是来自广西凌云县和思恩县的苗族,久而落籍海南。明、清以后,方志和史籍上始出现“苗黎”之称,即当今海南之苗族。据《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定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清代道光《琼州府志》也说:“儋州又有苗黎,……盖前明时,剿平罗活峒黎叛,建乐安城,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弩手,后迁于此,即其苗裔也”。上述史实表明,苗兵是被强制征调、定居海南岛的。
     除了当兵来海南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苗族是不堪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飘洋过海,来海南岛谋生的。明清时期,两广、湖南等地的一些少数民族因战争和生活所迫,迁徙不定,其中苗族从广西等地迁来海南岛。海南苗族中有一个普遍流传的故事:苗人从广西来,是坐船过海的。坐船过海,船到海中,遇狂风恶浪,幸得神灵保佑才来到海南岛。登岸后,第一个居住点是凰田。凰田为一盆地,苗人将此盆地开垦成一片良田。但统治者见苗人生活富庶,因此常进村抢劫,并要将苗人斩尽杀绝。苗人只得丢弃家园,逃往原始森林大伦山(即今日海南乐东县尖峰岭),但又遭统治者追剿。劫后余生的苗人被迫向全岛最险恶的山岭散开去。这种传说,说明一部分苗族是为取生活资料而迁来海南岛的。

Google
 
上一篇:苗族的文学艺术
下一篇:苗族的服饰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038]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463]
 · 北京大观园 [36400]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17]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5月6日 星期二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76.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