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对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6个脏器的合称。腑,在《内经》中写作“府”,有府库的意思。六腑的基本功能是受纳、消化饮食物,并泌别清浊、传送糟粕。具体地说,饮食物入胃,经胃的腐熟,下移肠道,小肠进一步消化,并泌别清浊,吸收其中之精微物质。胆排泄胆汁入小肠中以助消化。大肠接受小肠中的食物残渣,吸收其中的水分,其余的形成粪便排出体外。残余的水液通过肾的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输于膀胱。三焦在其中起联系作用。六腑配合,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传输和排泄。腑与脏通过经脉连属,功能上相互配合,构成脏腑之间的密切联系。腑为表属阳,脏为里属阴。其中胆与肝、胃与脾、小肠与心、大肠与肺、膀胱与肾、三焦与命门均构成表里关系。
因为六腑以下行、通畅为顺,所以病变主要表现在气机上逆、气机阻滞、消化障碍、清浊不分、小便不利、大便不通等几个方面。六腑之间,一腑有病,可以影响他腑为病,腑有病也可影响脏为病。对六腑病变的治疗以“通”为大法,如和胃、泄胆、通肠、利尿等。若六腑病及五脏,则必须脏腑同治。
由于六腑为表属阳,五脏为里属阴,所以腑病及脏、表病及里、阳病转阴,表示病情加深、加重。六腑有病,若及时调治则可防微杜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