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倒经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210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以经行前后或正值经期出现规律性吐血或鼻衄为特征的妇科病证。又称经行吐衄、逆经。与西医的代偿性月经相近似。系冲气上逆所致,多属热证,治疗以清热降逆等治法为主。

冲为血海,其脉隶属于阳明,冲气上逆可致吐血;血热上行,灼伤鼻络则引起鼻衄。妇女在经期或经前气血汇聚于冲脉,机体处于血海满盛、冲气壅实的状态,如平时嗜食辛辣燥热之品或久服助阳药物,均可促发胃火,干扰冲脉,引起吐血衄血。情志久郁化火,热迫血上行,灼伤络脉也可导致吐衄。

常见以下证型:①肝胃火炽。证见经前或经期口鼻出血量多、色红、挟有血块,口苦,心烦,两胁胀痛,小便色黄,大便干燥,苔黄、舌质红,脉弦数有力。治宜清热泻火、引血下行,方用顺经汤或大黄黄连泻心汤加减。②阴虚血热。证见经行吐衄,量少、色鲜红,平素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形体消瘦,或午后潮热,两颧红,口燥咽干,舌质红、苔少,脉细数。治宜滋阴凉血清热,常用二至丸、麦门冬汤、芩连四物汤加减。倒经的发病虽以火热证为多,但也有脾虚不能摄血而致者,证见经前吐血,量多,面色萎黄,头晕心悸,苔薄、舌淡,脉细弱。治宜健脾摄血、养血止血,方用归脾汤加味。

单验方:①鲜茅根60克,白芨9克;或小蓟90克,灶心土15克,水煎服。②京墨研汁或云南白药用棉花蘸后塞鼻孔。

出现倒经时,让病人仰头,头额部盖冷毛巾,两手指压迫鼻根部,也可起到止血作用。血止后应重视善后调理。平时应忌食辛辣食物,如大蒜、辣椒等,并保持心情舒畅。


Google
 
上一篇:带下
下一篇:耳穴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5]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39]
 · 北京大观园 [36457]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89]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1,171.875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