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虫积证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187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学中指虫寄生于体内,临床以脐周疼痛、面黄肌瘦、面有虫斑等为主要表现的证。常见于小儿疳积、虚劳、厥证等病证。

中医学对虫积证的认识颇早。如蛔虫,在《素问·咳论》有“长虫”,《灵枢·厥病》有“蛟蛕”等描述,《伤寒论》称“蚘”,如云“蚘厥者,乌梅丸主之”。绦虫,《金匮要略》称“寸白虫”。蛲虫,首见于隋代《诸病源候论》。此后历代医家对诸虫的来源和生活习性及致病特点、传染途径等,都有一定认识。

虫积证的形成,多由脏腑虚弱、饮食不洁、沾染虫疾,或素体湿热偏盛、滋养虫体而致。

虫积证的临床表现,因虫的种类不同而有差异。如蛔虫证,多见脐周疼痛、时轻时重、时作时止,面部可见白斑等,严重时可突发脘腹部剧痛、吐虫、神情烦躁、四肢发凉。绦虫证可有腹痛泄泻,皮下结节,面色萎黄,消瘦乏力,甚则癫痫发作等。蛲虫则主要好发于小儿,以肛门奇痒、夜间睡眠不安、消瘦、烦躁为特征。

治疗虫积证的基本方法是杀虫、驱虫。驱蛔虫可选使君子汤、追虫丸、化虫丸等;治绦虫可选槟榔汤等;治蛲虫可服追虫丸,外用石部煎剂灌肠、熏洗。


Google
 
上一篇:异病同治
下一篇:传变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01.563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