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血证之一。即齿龈出血,又称牙衄、牙宣。齿龈属胃,牙齿属肾,故引起齿衄的原因同胃、肾二经关系密切,临床以胃经实热和肾经虚火较为多见。
齿衄是局部症状,主要表现在齿龈的血色及牙齿是否松动。凡属火盛迫血而齿衄,一般血色鲜红、血量较多,常由饮酒嗜辛、过食膏粱厚味、日久而化热所致;肾虚而齿衄,血色较黯淡、血量较少,且有齿根浮动的症状,主要因肾阴亏虚、肾火内动之故。多与房事过度、疲劳、久病等有关。辨证时,应着重辨明病变所累及的脏腑和证候的虚实:①胃火内炽。齿衄,兼见齿龈红肿疼痛,头痛口臭,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治宜清胃泻火、凉血止血,方用加味清胃散合泻心汤加减,可酌加茅根、大蓟、藕节以凉血止血。②阴虚火旺。齿衄,兼见齿摇不坚,舌红少苔,脉细数,常因受热及烦劳而诱发。治宜滋阴降火、凉血止血,方用滋水清肝饮合茜根散加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