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补法
  发表日期:2020年3月10日  共浏览541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临床补益气、血、阴、阳以治疗各种虚证的治法。为中医治疗八法之一。补法具有提高机体抗御外邪、预防疾病的发生,以及祛病延年的作用。虚证是指人体气、血、阴、阳不足而产生的病证。虚证常发生在各种疾病的过程中,也可因先天禀赋不足而致。气血阴阳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气血阴阳不足,脏腑的生理功能减退。补法通过补益气血阴阳,增强脏腑的生理功能,从而使之恢复正常。

概述

《灵枢·经脉篇》提出“虚则补之”的治疗原则。《难经》又提出“虚则补其母”的治疗方法。汉代张仲景在《伤寒论》、《金匮要略》中记载了许多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方剂,使补法在临床上得到具体运用。金元时期李东垣重视脾胃作用,首创益气升阳的治法。元代朱丹溪强调“养阴”对人体健康和疾病治疗的重要性,使养阴法的运用得到发展。明代赵献可、张景岳等医家重视补肾法的运用,对后世医学的发展有较深的影响。清代叶天士、吴鞠通强调“养阴生津”在治疗温热病中的作用,特别是叶天士提出“养胃阴”的方法,是对李东垣补脾胃只重补脾益气的补充。通过几千年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中医学积累了丰富而完整的补养方法与方药。

分类和运用

气血阴阳不足所产生的虚证常以脏腑虚弱的证候表现出来,根据各脏腑不同的虚证,采用不同的补法。因此补法一般可分为补气、补血、补阴、补阳、补心、补肝、补脾、补肺、补肾等方法。其中补脾与补肾在补法中占有重要地位。

人体的脏腑、气血、阴阳在生理上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在病理上也往往相互影响。如气虚可导致血虚,血虚也可引起气虚;脾虚可以导致肺虚;肾阴虚可导致肝阴虚或肾阳虚;肾阳虚也可引起肾阴虚等。各种补法在临床上可根据具体证候配合使用,如气血双补、补气生血、补益心脾、补脾益肺、滋补肝肾等。根据五行相生的原理,当某脏虚弱时,除用补法治疗外,也可间接补益它的母脏,如脾与肺是母子相生的关系,肺气虚可用补脾的方法治疗,这种方法称“虚则补其母”。根据阴阳互根的基本规律,阳虚补阳,宜辅以补阴之品;阴虚补阴,宜辅以补阳的药物。

由于引起虚证的原因不同,不同疾病出现虚证时有不同的证候特征,所以各种虚证的临床表现也极不一致。常见的有面色苍白或萎黄、精神萎靡、身疲乏力、心悸短气、形寒肢冷或五心烦热、自汗盗汗、大便滑脱、小便失禁、舌上少苔或无苔及脉虚无力等。

临床上各种疾病出现虚证时都可使用补法,它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与西医所说的补充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不同。使用时应注意:①若属实证,邪气有余而正气不虚者,不可妄用补法,否则不仅不能治愈疾病,反而会使病情加重。②虚实夹杂的病证,若单用补法扶正则不利除邪,若单用祛邪法则易伤正。此时治疗往往采用补法与祛邪法配合,使补虚有利除邪,祛邪不致伤正。故补法常与八法中的其他治法配合使用,此谓“攻补兼施”。


Google
 
上一篇:补法
下一篇:牙宣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605.469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