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疾病 >>中医疾病诊疗

舌诊
  发表日期:2020年3月9日  共浏览484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中医通过观察病人舌质和舌苔变化诊察疾病的方法。属望诊范畴。舌质和舌苔的形态和颜色等总称为舌象。正常的舌象舌体柔软,活动灵活自如,颜色淡红而红活鲜明,胖瘦大小适中,无异常形态。舌苔色白,颗粒均匀,薄薄地铺于舌面,揩之不去,其下有根,干湿适中,不黏不腻。肉眼观察,正常舌象为薄白苔、淡红舌。舌象的变化,能较客观地判断正气盛衰、分辨病位深浅、区别病邪性质、推测病情进退,为辨证论治的依据之一。

舌与脏腑的关系 人体五脏六腑通过经络和经筋的循行,直接或间接地与舌有联系。如手少阴心经之别系舌本(舌根),足太阴脾经连舌本、散舌下,足少阴肾经挟舌本,足厥阴肝经络舌本,足太阳经筋的分支结于舌本,手少阳经筋入系舌本,上焦出于胃上口,上至舌、下足阳明等。舌通过经脉、经筋、经别与心、肝、脾、肾、胃、膀胱、三焦各脏腑有着直接联系。而肺、胆、大肠、小肠等,通过经络的间接联系与舌相通。五脏六腑均直接或间接地通过与舌相连,其精气上荣于舌。因此,脏腑的病变影响精气的变化,同时也反映至舌象上来。在脏腑中,心、脾、胃、肾与舌的关系尤为密切。舌为心之苗窍,心气直接通于舌。心主血脉,主神志,血脉虚则舌质淡,血热盛则舌质深红,神志不清则语言声音失常,舌卷缩。舌苔为胃气熏蒸所生,舌苔的变化直接受脾胃功能变化的影响。肾主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归藏于肾。肾之经脉上挟舌本而通舌下。舌下金津、玉液两穴为津液上泛于口的孔道,直接影响舌体的润燥、荣枯。因此,肾水的盛衰,甚至全身精气的变化也反映于舌。所以五脏六腑的变化均可从舌象察知。

根据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在临床上,将舌分为舌尖、舌中、舌根、舌边4部分,分别与各脏腑相配。因心肺居上,舌尖候心和肺;脾胃居中,舌中候脾胃;肝胆之脉布于两胁,所以舌的两边候肝胆;肾居下焦,舌根候肾的变化(见图)。

img/ueditor/1527214594600zy0176舌诊图1舌诊脏腑部位分属114.jpg

舌诊脏腑部位分属图

临床意义 观察舌象的变化有以下几方面的作用:①判断正气盛衰。辨舌质可知气血盛衰,辨舌苔可知脾胃功能正常与否。如舌质红润为气血旺盛,舌质淡白为气血虚亏,舌苔薄白而润为脾胃功能正常,舌苔光剥甚而无苔为脾胃功能衰败或阴津枯竭。②分辨病位深浅。无论外感病,还是内伤病,观察舌苔的厚薄和分布,可以了解病位的深浅和病变之所在。如舌苔薄多为疾病初起,病位在表;舌苔厚则病邪入里,病位较深;舌苔分布于舌中,病变在脾胃;舌苔分布于舌边,则病变在肝胆。在热病过程中,舌质的颜色可反映病位深浅,卫分、气分病证舌质颜色不绛,病入营分、血分则舌质绛紫。③区分病邪性质。不同的病邪性质,可产生不同的舌象变化。如白苔主寒邪,黄苔主热邪,腐腻苔多为食积、痰浊所致,黄厚腻苔为湿热,舌歪为风邪所引起,舌有瘀点或舌质青紫,则属瘀血证。④推断病情进退。舌苔的颜色(苔色)和质地(苔质),往往随邪正消长和病情进退呈相应的动态变化。如舌苔由白转黄,又进一步变灰黑,说明病邪由表入里、由寒化热,病情正在发展;舌苔由润转燥,为热邪渐盛而津液渐伤;舌苔由厚变薄、由燥转润,是病邪渐退、津液复生的表现,病情即将好转。

基本内容 舌诊分为望舌质和望舌苔两个方面。望舌质包括望舌神、舌色、舌形、舌态(见舌质)。望舌苔包括望苔色,即舌苔的色泽,主病的苔色有白苔、黄苔、灰黑苔等;望苔质,即舌苔的形状与质地,包括苔的厚薄、润燥、腐腻、偏全、剥落、消长、真假等(见舌苔)。

在一般情况下,舌质与舌苔的变化是统一的。舌质反映脏腑气血的虚实,可知正气的盛衰;舌苔反映病邪性质和病位深浅,可知邪气的消长。气分病察舌苔,血分病观舌质。淡白舌主虚寒,红舌主热证,青紫舌润者为寒、燥者为热;白苔主表证、寒证,黄苔主里证、热证,灰黑苔润者为寒、燥者为热。在分别掌握舌质、舌苔的基本变化及其主病的同时,还应注意二者的相互关系,将舌质、舌苔的情况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才能全面认识病变。如舌红苔黄而干,是内有实热的舌象;舌淡苔白而润,则为虚寒病证的变化。有时舌质和舌苔变化不一致,如红绛舌温邪入营,兼见白苔而干,表示燥热伤津,兼见滑腻白苔表示气分有湿,或为内伤病阴虚火旺而又有痰湿。因此,舌诊需结合临床实际具体分析。另外,还应结合其他诊病方法以作出正确判断。

方法及注意事项 舌诊一般在充足而柔和的自然光线下进行观察。如在晚间和暗处,可借助日光灯光线。要求病人取正坐姿势,张口,舌体放松自然舒展伸出口外,充分暴露。观舌的顺序,多是从舌尖到舌根,先看舌苔的有无、厚薄、腐腻、色泽、润燥等,再看舌体的色泽、斑点、胖瘦、老嫩及动态变化。对病人的饮食情况尤须注意,因某些食物或药物可使舌苔染色而出现染苔;过冷或过热的饮食及刺激性食物,常引起舌苔颜色改变等情况而出现假苔。正常舌象一般随不同季节、时间而稍有变化。如夏季舌苔稍厚或有淡黄苔,秋季舌苔薄而干,冬季舌常湿润,晨起舌苔多厚,进食后舌苔变薄等。舌象也随年龄、体质而有差异。老年多裂纹舌,小儿多现剥苔或白屑。肥胖者舌胖而淡,消瘦者舌瘦而红。有时为了探察舌面的润燥、舌苔的松腐与坚敛、有根与无根等情况,还可配合应用刮舌与揩舌等方法。

舌诊现代研究 应用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方法,对中医舌诊方法与临床舌象进行研究,是舌诊现代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开展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与异常舌象的系统研究,后者主要包括淡白舌、红绛舌、青紫舌、胖嫩舌、光剥舌、裂纹舌、白苔、黄苔、腻苔等。②对各种临床常见病的舌象加以研究,掌握其变化规律和形成机理。③进行舌的生理解剖,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动物实验,以及舌体测量、舌超声研究、舌色与酸碱度研究,并应用计算机系统与彩色图像系统对舌诊进行客观表述。④规范舌诊名词术语,采用中西医病证结合方法,对舌象进行现代表述。⑤结合临床实践,系统观察舌下络脉的生理指标和病情变化意义,以丰富传统舌诊的内容。


Google
 
上一篇:舌苔
下一篇:舌质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40126]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540]
 · 北京大观园 [36458]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390]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5年7月13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527.344毫秒 中华旅游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