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将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药物配合应用的法则。目的是为了增强治疗效果,扩大治疗范围,适应复杂病情,减少毒副作用。西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最早总结了中医配伍用药的规律,指出:“有单行者,有相须者,有相使者,有相畏者,有相恶者,有相反者,有相杀者,凡此七情,合和时视之”。除单行是指单用一味药治病外,相须、相使、相畏、相杀、相恶和相反都属药物配伍应用的范畴。
中药配伍的内容主要有:①相须。即性能功效相似的同类药物合用后,可以增强原有药物的疗效。如全蝎、蜈蚣同是平肝熄风药,二药合用,能明显提高止痉定搐的作用。②相使。即两类药同用,以一药为主、另一药为辅,辅药能增强主药的疗效。相互配伍的两药,或性能功效相似,如黄芪配茯苓治脾虚水肿,以益气健脾行水的黄芪为主,配以利水渗湿健脾的茯苓为辅,茯苓能增强黄芪的补气利水作用;或两药性能功效虽不一致,但治疗目的一致,如以清胃泻火的石膏为主药治胃火牙痛,常配活血消肿、引火下行的牛膝,牛膝可增强石膏清火止痛的作用。③相畏。即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如生半夏的毒性能被生姜减轻或消除,故云半夏畏生姜;甘遂的毒性以及攻伐脾胃的副作用能被大枣抑制,所以甘遂畏大枣(见十九畏)。④相杀。即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副作用。如生姜能减轻或消除生半夏的毒性,故云生姜杀半夏。相杀与相畏系属同一种配伍关系的两种不同提法,是分别从两种药物各自的角度而言的。⑤相恶。即两种药物合用后,一种药物能使另一种药物原有的功效降低,甚至丧失。如人参恶莱菔子,因莱菔子能削弱人参的补气作用。⑥相反。即两种药物同用,能增强原有毒副作用或产生新的毒副作用。如甘草反甘遂、乌头反半夏等(见十八反)。
在上述用药规律中相须、相使表示协同增效,临床用药要充分利用;相畏、相杀表示减毒,应用毒烈药时必须考虑选用;相恶表示减效,用药时应加以注意;相反表示增毒,原则上应绝对禁止。在中药配伍的研究与探索中,还发现有的药物配伍应用后,能产生与原药物不同的新功效:桂枝配芍药以调和营卫,柴胡配黄芩以和解少阳,大黄配肉桂以温阳通便,桔梗配枳壳以宣降肺气,肉桂配黄连以交通心肾等,都是对七情配伍用药规律的补充和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