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这些穴位疼痛 说明内脏有了炎症
发表日期:2020年3月8日 共浏览182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
|
很多时候,在艾灸过后,施灸的部位会有酸、麻、胀、痛、痒、冷、热、风、寒、凉感觉,我们把这些称为灸感。 不同的灸感表明了艾灸后经络的堵塞程度,有时,单个穴位灸后的痛感,还能说明对应脏器有病症变化。 心脏有炎症 阴郄穴疼痛 阴郄穴为手少阴经的郄穴,灸后有疼痛表示心脏出现了炎症,炎症的轻重程度与灸后穴位疼痛度成正比。 心脏有炎症的表现:心前区闷重、沉痛、严重时可见心脏肥大等。 阴郄穴定位:伸肘仰掌,用力握拳,在手前臂内侧可触摸到一条大筋(尺侧腕屈肌腱),从腕横纹沿此肌腱的外侧向上半横指,拇指指甲中点所对,按压有酸胀感处。 常规搭配穴对应症: 1、配大椎穴:治阴虚盗汗; 2、配巨阙穴、心俞穴:治心痛; 3、配内关、心俞:治心痛; 4、配百劳、肺俞、定喘:治肺结核; 肝脏有炎症 中都穴疼痛 中都穴属于足厥阴肝经,足厥阴之郄穴灸后有疼痛表示体内肝脏出现了炎症,炎症的轻重程度与穴位灸后疼痛度成正比。 肝脏有炎症的表现:眼球和皮肤发黄、小便发黄、生殖器周围潮湿、发痒等。 中都穴定位:内踝高点直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常规搭配穴位对应症: 1、配血海穴、三阴交穴:治经多、崩漏、产后恶露不绝; 2、配合谷穴、次髎穴、三阴交穴、治痛经; 3、配足三里穴、梁丘穴:治肝木乘土之腹胀、泄泻; 4、配太冲穴:治疝气; 5、配脾俞穴、阴陵泉穴治白带症; 6、配三阴交穴、阴陵泉穴、膝阳关穴、膝关穴、伏兔穴、箕门穴:治下肢痿痹瘫痛。 脾脏有炎症 地机穴疼痛 地机穴属足太阴脾经,是足太阴之郄穴,灸后穴位感到疼痛表示体内脾脏已经出现了炎症,其严重程度与痛的轻重成正比。 脾脏有炎症的表现:不想吃东西或进食减少,左下腹隐隐作痛,疼痛尤以进食后明显。 地机穴定位:阴陵泉与内踝高点的连线上,阴陵泉下3寸。中医所说的脾是指体内的脾脏和胰腺,所以当胰腺出现炎症时,比如糖尿病,其在地机穴也有压痛。 常规搭配穴对应症: 1、配肾俞穴、中极穴、三阴交穴:痛经 2、配血海穴:有调经的作用,主治月经不调; 3、配三阴交穴:治痛经; 4、配隐白穴:治崩漏; 肺脏有炎症 孔最穴疼痛 孔最穴属手太阴肺经,是手太阴之郄穴。灸后有疼痛表示体内肺脏出现了炎症,炎症的轻重程度与穴位灸后疼痛度成正比。 肺脏有炎症的表现:自觉胸闷、憋气、呼吸不利、咳吐脓痰等。 孔最穴定位:前臂掌侧,当尺泽穴与太渊穴连线上,腕横纹上七寸处。 常规搭配穴对应症: 1、配曲泽穴、肺俞穴:适用于咳血。 2、配肺俞穴、风门穴:适用于咳嗽、气喘。 3、配少商穴:适用于咽喉肿痛。 4、配承山穴、会阳穴、孔最穴:适用于治疗痔疮。 5、配肩中俞穴、天宗穴、中枢穴、孔最穴:可治疗支气管哮喘。 6、配外关穴、孔最穴、章门穴、肩穴:可缓解肋间神经痛 肾脏有炎症 水泉穴疼痛 水泉穴为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足少阴之郄穴。郄穴在临床当中有诊断作用,当某脏腑有病变时,可按压郄穴进行检查虚实的征象。 水泉穴灸后感到疼痛表示体内肾脏已经出现了炎症,炎症的轻重程度与灸后穴位疼痛度成正比。 肾脏有炎症的表现:腰部酸困不舒、小便无力、分叉、有泡沫、男子阳痿、女子宫颈糜烂等。 水泉穴定位:太溪穴直下1寸,跟骨结节的内侧凹陷处。 常规搭配穴对应症: 1.配血海穴、气海穴、肾俞穴、气海俞穴、三阴交穴:缓解治疗肾绞痛、肾结石; 2、配肾俞穴、中极穴、血海穴:缓解治疗血尿; 3、配中极穴、水道穴:缓解治疗肾气亏虚; 4、配气海、三阴交:主治月经不调、痛经; 5、配承山、昆仑:主治足跟痛。
|
|
|
上一篇:常滚揉这个穴位 缓解肩颈腰痛
|
下一篇:此处若通大病不来!90%的人不知道
|
|
|
|
|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
|
相关评论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