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网站首页>>中医特色 >>精品中医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发表日期:2020年2月29日  共浏览149 次   出处:中华医学网     【编辑录入:中华旅游网
     字体颜色:    【字体:放大 正常 缩小】  【双击鼠标左键自动滚屏】 【图片上滚动鼠标滚轮变焦图片】 

在遥远的古代,黄帝与他的大臣们高坐明堂,一问一答讨论养生治病的道理,其中有一位大臣叫做岐伯,被黄帝尊为“天师”。这位天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至人文无所不通,详细地解答了黄帝提出的各种问题,从而阐明了中医的基本道理,所以至今民间称中医学仍为“岐黄之术”。

  黄帝身边还有一位大臣叫“雷公”,当然不是后来所说的那位主管雷电的雷神,这位雷公是黄帝的学生,在黄帝面前虔诚地请教,黄帝告诉了他许多医学的道理,像神奇的经络走向和结构,就是黄帝告诉雷公的,直到今天依然是中医经络学说的来源和依据。

  此外还有一位叫伯高,这位伯高是解剖家,他对胃、大小肠的大小、容量以及长短描述德很精细。还有一个叫少俞的,少俞尤精针灸之术,据说是黄帝时代名医俞跗的弟弟,这位俞跗也很了不起,西汉时期三位文史学家都记述了俞跗的事迹,如韩婴,曾任文帝时博士,他在《韩诗外传》卷10写道:“中庶子曰:吾闻中古之为医者,曰俞跗,俞跗之为医也,榒木为脑。芷草为躯,吹窍定脑,死者更生”。看来比华佗更早就做过开颅手术。有人把黄帝和大臣们讨论的内容记载下来,就成为《黄帝内经》。其实当时除了《内经》,还有《黄帝外经》,不过《外经》久已失传,现在我们无从知道其本貌了。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文字并不统一,直到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才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因此战国时期可能有一些医书,但都是散在的,不可能有汇集成卷的《黄帝内经》。西汉初年,文帝、景帝两代四十年左右的时间,史称“文景之治”,政治稳定,经济生产得到显著发展,历来被视为封建社会的“盛世”,于是统治者们开始考虑“兴文”,《汉书》说:“汉兴,改秦之败,大收篇籍,广开献书之路。”

  在皇帝的支持下,开展了大规模的献书和整理图书的工作。刘向是皇帝的亲戚,在当时是监管皇家图书馆的,外边看不到的书,尽在皇家图书馆里,刘向等人把这许多书汇集整理分类,整理其中的篇目,摘出其中的大意,写下来向皇上汇报。

  刘向死后,汉哀帝又命刘向的儿子刘歆继承父亲的事业。他总集各类书并上奏了七条方略,总称为《七略》,用以书籍分类和查询。在《七略》里,我们第一次看到《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的书名,因此推测可能是刘向父子将战国时代各个医家的医学论文汇总起来,编纂成书,托名“黄帝”而成《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

  其实我们现在看到的《黄帝内经》是不是刘向时代的原书也有疑问,因为现行的《黄帝内经》是以《素问》和《灵枢》(又称九卷)的面目出现的,晋代的皇甫谧认为《素问》《九卷》应该就是《黄帝内经》,这种说法延续下来,《内经》就成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了。


Google
 
上一篇:明代龚廷贤撰写《万病回春》
下一篇:儒 道 佛教中医养生之道

 相关专题:

·专题1信息无

·专题2信息无
 
  热门文章:
 · 香山 [39754]
 · 京城著明景观的数字之迷 [38320]
 · 北京大观园 [36252]
 · 杭州市出租车叫车电话 [24128]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相关评论:(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相关评论无
发表、查看更多关于该信息的评论 将本信息发给好友 打印本页
   2024年5月19日 星期日

用户名:   
密 码:   
       


 

 
http://www.baidu.com
友情链接:中华医学网 版权所有:中华旅游网 2008-2015[人文北京网]
Copyright 2008-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页面执行时间:484.375毫秒 中华旅游网